陈先义:长征:往事并非如烟
长征:往事并非如烟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而作
陈先义
这些故事,
距离今天,
似乎很远很远,
这些往事,
成为尘封的历史,
早已进入档案,
也只是研究者,
必要时找来翻看。
这些故事,
许多编入了课本,
如今听来,
就像历史深处,
飘来的一朵朵云烟,
都说这样的故事,
亦真亦幻。
因为过于悲壮,
因为过于凄婉,
便常常引起,
孩童们纯真的发问:
红军爷爷的故事,
到底是真的发生过,
还是老师们编篡?
于是,
我们觉得,
今天,
适逢我们党百年华诞,
关于长征的故事,
今天该讲一讲了,
如果不讲,
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往事,
早晚会化作团团云烟。
不讲就忘记了历史啊,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从哪里讲起呢?
关于长征的故事,
的确太多太多,
可以写长篇宏卷。
今天它已成为一门学科,
就像人类精神史上,
一座永远挖不尽的矿源。
那就从八十七年前,
那个难忘的告别讲起吧。
那是1934年,
10月17日,
一个雨朦朦雾蒙蒙,
没有欢笑,
没有锣鼓的傍晚。
啊,五斗江边,
有一串歌声,
在江边回旋:
“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格下了山,
秋风里格绵绵,
介支格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
愁绪里格万千压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十里格人马,
介支格再回山。”
深情的歌声啊,
悠扬而动听,
传播久远,
从历史深处,
从八十七年前,
一支传唱到了今天。
那个雾雨朦朦的傍晚,
悲伤和惜别,
笼罩着赣南山川。
老俵们扶老携幼,
送别子弟兵,
离开井冈山。
五斗江边,
雨水伴着亲人的泪水,
铭记这难忘的瞬间:
中央红军,
一支八万六千人的队伍,
就这样,
悄然走了,
告别了苏维埃,
离开了井冈山。
他们的装备呀,
少得实在可怜:
33244支枪,
平均每支枪,
不过56发子弹。
还有的就是,
6101支梭镖,
882把大刀,
就是这样的装备啊,
开始了长达两万五千里,
人类历史上,
从未有过的征战。
到哪里去?
往哪里走?
路有多远?
谁也说不清啊。
只有蒋介石的报纸说:
“朱毛红军,
在狼狈西窜”。
身后,
上百万重兵围堵,
天上,
200多架飞机轰炸盘旋。
眼前,
24条大河重重阻隔,
前方,
18座高山耸立云端。
就是这样,
伟大的远征开始了,
旷世未有,
亘古罕见。
听一听吧,
这是我的老首长,
老上将李聚奎讲述的长征,
他那时是红军主力,
第一军团第一师师长,
曾经带兵活捉,
敌酋张辉瓒。
讲起长征故事,
已经八十多岁的老人,
自豪之外,
几度落泪,
几度哽咽。
他说,
打了一辈子仗,
最难忘的,
要数湘江之战。
那是红军突围后,
最为惨烈的鏖战。
那也是红军出发,
遇到的第一座鬼门关。
八万六千人的队伍,
五天下来
损失多半。
一支雄壮的中央红军,
只剩下三万六千。
殿后的红八军团,
被生生打光了,
三军团的六师十八团,
居然无一生还。
那个著名的34师啊,
本来,
已经到了湘江岸边,
可军委一纸命令,
为了掩护大部队,
又义无反顾,
回身扑进敌人包围圈。
战场惨烈啊,
围困万千重中,
任你插翅都无法脱险。
师长陈树湘,
一个29岁的指挥员,
腹部被手榴弹炸伤,
被俘醒来,
发觉躺在敌人担架上,
对手正在盘算:
长官能给多少赏钱。
话语,
被醒来的陈师长听见,
他悄悄从腹部伤口,
掏出肠子奋力扯断。
于是,
29岁生命之翼,
瞬间折断。
喷溅的热血。
便是他宁死不屈的誓言。
一支五千人的雄师啊,
就这样啊,
仅有六人把征途走完。
作为幸存者,
他们代表五千战友,
最后看到了五星红旗,
飘扬在天安门前。
惨烈的湘江战役啊,
从此成为,
他们不堪回首的画面,
一想湘江就要哭啊,
一提湘江寝食难安。
那里有他们,
生死与共的战友啊,
伴着江水滔滔,
永久长眠。
不能忘啊,
那些战友们,
密密麻麻的尸体,
曾堵塞了整个湘江湾,
整个一条湘江啊,
流速放缓。
鲜血染红了大江,
江水流淌着呜咽。
于是一句民谣,
便长久长久地,
在湘江两岸流传:
三年不喝湘江水,
十年不吃湘江鱼。
这让人闻之落泪的民谣啊,
一代又一代,
把万千忠魂祭奠。
再说一个,
关于女红军的故事吧。
这是古今战争史上,
都不曾有的人性诗篇。
那是万里征途上,
一场十分惨烈的血战。
敌军紧追不舍,
后卫战火正酣,
军团长董振堂,
挥师鏖战一线。
可女红军陈慧清,
偏偏这时候临产,
这多不是时候啊,
来得不早不晚。
而且呀,
还是难产。
该怎办哪?
怎么办?
前线没有医护,
更别说什么医院。
只有几个小战士,
用雨衣支个棚子,
急得团团乱转。
董振堂提枪来问:
生一个孩子,
到底需要多长时间?
军团长啊,
你不难为小红军吗?
谁能回答呢,
哪个都没有人生历练。
小战士面面相觑,
他们也是孩子啊,
大家怎么能知道,
首长问话的答案?
董振堂提枪再回阵地,
铁的命令下达了,
军令如山:
给我要拼死打,
必须打出,
一个生孩子的时间。
生孩子时间多长?
这个时间该怎么计算?
这是怎样的军令啊,
古今中外战争史,
这样的军令,
闻所未闻,
见所未见。
数个小时过去了,
阵地战士,
已经倒下一片。
爆豆般的枪声,
和着拼杀声,
动地震天,
这震彻寰宇的声音,
最终感动了上天,
终于把新生儿的啼哭,
唤到了人间。
孩子生了,
战斗结束了,
战士们却一个个,
哭丧着脸。
抬着负伤的战友,
走过产妇身边,
他们生气啊,
一个个瞪圆了双眼:
就是为了,
这个襁褓中的娃娃,
很多战友,
把生命丢在了前沿。
军团长看战士脸色,
看出了不满和抱怨。
他慢慢站起身来,
脸色木然,
蓦然之间,
军团长一声大喊,
那喊声,
响彻山坳,
回荡湘南:
同志哥啊,
你们瞪什么瞪,
你们看什么看!
请问我们流血牺牲,
为了什么呀?
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孩子是什么?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孩子就是我们的明天。
那喊声,
久久地在征途上空盘旋。
那喊声,
成为最高亢的号令,
说出了红军部队,
崇高无比的信念。
再后来,
在河西走廊,
董振堂壮烈殉难,
但他的这句话,
却永久在红军队伍,
代代相传。
是啊,
我们浴血苦战,
不就是为了孩子吗?
不就是为了劳苦大众,
能有个美好的明天。
啊,明天呀,
明天,
我们憧憬明天,
我们期待明天。
为了明天,
红军把生命,
早已置之度外,
一切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百姓,
饭吃饱衣穿暖,
日子绚丽灿烂。
关于明天的故事,
女红军王定国,
话题打开,
似乎永远说不完。
她讲这个故事时,
刚刚过了百岁寿诞。
她说,
跟年轻人叙叙往事,
也是对战友最好的纪念。
她说,
那是1935年,
6月12日,
红军翻越夹金山。
要上山了,
命令昨颁:
兵不分男女,
找木棍喝烈酒吃辣椒,
三件事情,
人人必办。
如果不这样,
你就难以战胜,
前边的生死考验。
可山上稀薄的空气,
极度严寒,
照样把无数红军的生命,
永远定格在了雪山。
那一天,
不到二十岁的王定国,
半山上实在走不动了,
就索性,
坐下来喘一喘吧,
这一喘,
却成她人生一个转弯。
站起来再行军时,
双脚脚趾已经掉完。
高寒哪,
让她瞬间成为伤残。
从此啊
她拖着没有脚趾的伤脚,
翻过雪山,
走过草地,
一路步履蹒跚,
最终走到了延安。
她永远不会忘记,
身边那个叫郝毅的战士,
看到路边一块石头,
便撂下背包,
歇脚靠一靠吧,
就依偎在“石头”旁边。
没想到石头轰然倒了。
啊,怎么也没想到,
那是一个冻死的战士啊,
已经成一座僵硬的冰雕,
永远在雪山长眠。
她还不会忘记,
就在离她不远,
一个名叫戴天福的战士,
忽然打起了摆子。
从此再也没有力气,
把最后200米登攀。
此刻,
一个高大的身影,
走过来要背上小戴,
鼓励他战胜苦难。
啊,
那不是我们的毛主席吗,
他可是千军万马的统帅。
这个戴天福,
就是他的警卫员。
那还是打漳州时,
毛主席亲自挑选。
主席说:
快,小戴,
我来背上你,
咱们一起翻山。
可不能坐下啊,
坐下就再也过不了雪山。
后边的战士吴吉清上来了,
哪能让三军统帅,
背着警卫员翻山。
他赶上来背起小戴。
于是历史留下了,
关于夹金山的著名画面:
吴吉清背起小戴,
毛主席从后边推着,
领袖和士兵,
就这样相帮相扶,
一起力战苦难。
漫漫征途,
征途漫漫。
有多少这样的故事,
书写着人类,
如何战胜严酷的自然。
比雪山更加艰险的,
还有最后一道鬼门关。
那便是过草地啊!
草地之难,
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草滩处处有陷阱,
让人闻之凋朱颜。
草根树皮都吃光,
红军到此断炊烟。
生死面前,
红军遇到最大考验。
毛泽东下令了:
杀几匹马吧,
必须想办法,
先抢救伤病员。
于是,
草地上一声枪响,
主席的战马被杀了。
那一天,
吴吉清捧着一份马肉,
送到主席面前。
毛主席生气了:
不是说给伤病员吗?
先去给戴天福,
我不是伤病员!
不能让他掉队啊,
前方路程还远。
吴吉清捧着马肉,
去了伤病员的草滩。
不久,
小吴回来了,
却带回两份马肉,
报告主席说:
“小戴不要,
要让主席保护身体,
他说整个红军,
都需要主席指挥作战。
老百姓都盼着主席,
带领他们,
创造幸福明天。”
主席听后许久无言,
而后把手一挥:
走,去看小戴,
跟我去修养连!
吴吉清憋了半天,
不得不吐了真言:
主席,不用了,
小戴刚刚牺牲了!
给主席送来的这块马肉,
便是他临终的遗愿。
于是,
茫茫草地上,
我们看到一个,
感人肺腑的画面:
毛主席脱去军帽,
带领身边将士们,
向着南方,
向着红军走过的路,
向着戴天福牺牲的草滩,
默默低头三鞠躬,
无语流泪,
流泪无言。
泪水朦胧中,
毛主席似乎看见了,
茫茫草地上,
一万多跟戴天福一样,
多么鲜活的青春生命啊,
此时已经,
牺牲在草滩。
不能忘记啊,
就在昨天,
那个让人心碎的场面,
一个战士身陷草地,
眼睁睁却无法救援,
眼看着战士,
一步步快速下陷,
生命之花就要陨落,
只是就在瞬间,
泥浆没过头顶了,
泥水终于吞噬了,
那张坚毅却无助的容颜,
只剩下一顶八角帽,
最后漂浮在泥水上边。
从那一刻,
那顶八角红军帽啊,
似乎永远漂浮眼前,
永远永远。
此刻,
泪水迷蒙中,
将士们似乎还看见,
这个世界,
永远没有见过的场面。
后续的红军走来了,
看到前边牺牲的战友,
赤身裸体躺在草滩,
叠放好的衣物,
整齐地码放身边。
那是牺牲的战友,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
留给战友们的最后衣衫。
牺牲战友知道啊,
死后身躯僵硬,
脱掉衣物会十分困难。
便在一息尚存时,
把身上衣物脱个干净,
留给后来的战友吧,
衣物虽破,
还能挡风御寒。
世界上有多少战争,
古今有多少征战,
请问你见过这样的军队吗?
战友情谊啊,
被塑造成巍峨的高山。
啊,一个又一个,
已经奄奄一息的战士,
为减少部队麻烦,
便用一把草蒙住了脸,
以死亡的样子,
告诉收容队放弃救援。
这就是我们的红军啊,
即使牺牲了,
也在生命最后一刻,
想着为部队减少负担。
于是收尾部队,
接到一份特殊的命令:
只要还有一口气,
抬着也不能把生死战友,
丢下草地泥潭。
于是,
在我们的红四方面军,
便发生了,
这样一个泣血故事,
四个奉命抬重伤员的红军,
三个都相继牺牲在草地雪山。
那个重伤的战士,
最后却到了延安。
啊,明天啊,
一切为了明天,
为了明天,
红军用尸体为路标,
引导着部队向前,向前。
此刻,
我们的毛主席啊,
他极目远眺:
茫茫草地,
草地绵绵。
草地之南,
是高耸的雪山。
雪山之南,
云贵高原。
他看得很远,
想得很远,
朦胧间他忽然看见,
那遥远的地方,
正在进行一场苦战。
那不是贵州吗,
那河水滚滚的赤水河岸。
天上数架飞机,
在轮番轰炸河滩。
啊,不好,
担架上躺着的,
那是团政委钟赤兵,
敌机此刻在他头顶盘旋,
不好,敌人要投弹,
我们又一个红军政委,
命悬一线。
好,扑上来了,
扑上来了,
一个女军人,
此刻箭一般步伐,
奋力向前。
她用自己的身体,
将钟赤兵掩护下边。
一声震天巨响啊,
河滩腾起一片烈焰
红军政委毫发未损,
而那个救人的女英雄,
却身中十七处弹片,
就在一瞬间,
成了生命垂危的重伤员。
啊,那个女英雄,
是他亲爱的贺子珍同志啊!
他毛主席的妻子,
用英雄的壮举,
书写了一首,
舍生忘死的巾帼雄篇。
此后已是重伤,
为不拖累部队,
贺自珍自愿,
留在赤水河岸。
毛主席不同意,
下令用他的战马,
再加上他的警卫员,
一定保护贺自珍,
随着红军主力向前。
那一刻,
毛主席想了什么,
我们不知道,
他或许想到,
从井冈山出发,
生死战友朝夕相伴,
今天怎能丢下不管?
他已经牺牲多名亲人了,
杨开慧,毛泽覃,
毛楚雄,毛泽建,
不能再让身边,
这个唯一的亲人,
再这样撒手人寰。
他也许想到,
有孕在身的妻子啊,
留下来,
遭遇国民党军队,
必然就是牺牲和苦难。
苦难啊,
人间罕见的苦难,
雪山草地上,
有多少,
人类征战史上的奇观。
许许多多的故事,
都是世界战史上,
古今罕见。
西方人说,
红军长征,
是在挑战生理极限。
不,我们不同意,
这种不能成立的观念。
我们能够战胜,
人迹罕至的雪山,
我们能够走过,
永无尽头的泥泞草滩,
我们之所以能够,
挑战什么生理极限,
因为每一个红军,
心里都怀揣,
关于理想信仰的宏大诗篇。
请你们回看,
古今有这样的军队吗?
第一批红军走过去,
后续的红军来了,
前方红军的遗物,
就是后来者前行的路线。
再后来,
遗物没了,
红军的尸体便是路标,
指引着后续队伍奋力向前。
再后来,
尸体没有了,
只剩下堆堆白骨,
成为红军前进的罗盘。
每里路上都有红军遗骨啊
就是这无数生命连接,
成为一条红色飘带,
一条镶嵌在地球上的红线。
还有多少,
关于长征的往事啊,
啊,往事啊,
往事并不如烟,
许许多多的往事,
只要一息尚存,
都会把记忆之火点燃。
不会忘记啊,
已经88岁的王平将军,
讲起自己经历,
一次次哽咽,
将讲述的故事中断。
那是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
彭德怀忽然找到他,
说还有一个营未见,
派他立刻回去,
带他们赶到驻扎的营盘。
王平带着人,
再回草地,
来到班佑河边,
远远看见了,
一片人影,
就是那个丢失的营队,
700名红军,
一个个背靠着背,
远远一看,
草地上睡梦正酣。
王平勃然大怒,
整个红军,
都在将你们等盼,
可你们居然,
睡得如此香甜。
王平顺势一推,
推一个倒一个,
这700名红军啊,
饥寒交迫中,
已经背靠着背,
化作永恒的雕像,
凝固在征途草滩。
坚强的王平哭了,
而且放声大哭,
哭声在这荒蛮草地,
传得很远很远。
亲爱的战友们哪,
为了人民的明天,
为了祖国的明天,
如今你们,
出师未捷啊
却葬身草地荒原。
今天,
在班佑河边,
耸立着一片,
红军背靠着的雕像,
记录着那个历史上,
最为悲壮的瞬间。
把这700名红军纪念。
啊,就是这样一支,
高举信念之旗的队伍,
一路前仆后继,
一路英勇向前。
从井冈山打到遵义,
从遵义打到延安。
万里长征,
横跨十一个省,
历经380次苦战,
解放700座县城,
消灭敌人数百个团。
中央红军,
八万六千人的队伍,
最后剩下七千。
最终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扎在了陕北,
扎在了延安。
怎么来评价长征呢?
让我们重新来听,
毛主席当年的著名讲演:
红军是宣言书,
它向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
不论是茫茫草地,
皑皑雪山,
峡谷激流,
千险万难。
纵然是大炮飞机,
敌军围困万千,
都不能阻挡,
红军胜利的铁流,
滚滚向前。
红军是宣传队,
它在华夏大地,
把关于共产主义的真理,
在亿万百姓中传遍。
红军是播种机,
它把推翻三座大山,
把关于革命的火种,
在中国十余个省,
迅速播撒点燃。
而今正逢我们的党,
迎来百年华诞,
我们回望长征,
我们缅怀先贤,
我们初心不忘,
我们重任在肩。
革命尚未成功,
我们奋勇向前。
长征精神,
将是我们永远的旗帜,
那是我们精神的灵魂啊,
高高举起它,
我们将无往不胜,
我们能力挽狂澜。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wzzx/djhk/sg/2021-06-26/69909.html-红色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