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民心所向 >

舆论

打印

被外国间谍盯上的“亲本种子”,有多珍贵?

最近,一则国外间谍窃取我国杂交水稻亲本种子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引出了一个在农业技术领域中极为重要的核心战略资源——种质资源。

新闻报道,间谍窃取我国杂交水稻亲本种子

一、什么是种质资源?

广义而言,种质资源涵盖动植物群体,特指从亲代向子代传承的遗传物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完整的个体、器官、组织、细胞、配子、染色体乃至核酸片段等。

组织器官形式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蕴含着特定物种丰富的遗传信息,构成了生命科技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袁隆平院士当年开创性的杂交水稻试验,正是借助对不同种质资源的巧妙杂交与整合得以实现。即使是当今前沿的“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也需要立足于庞大而详尽的种质资源库所提供的数据支持。

可以说,种质资源就是生命科学大数据载体,其中所蕴含的遗传密码即是探索生命奥秘的关键大数据。

依靠这些宝贵的大数据资源,科研人员能够通过遗传学原理的多元化组合,培育出更优质高效的作物品种;同时,也能借此途径挽救濒危物种,甚至为已灭绝物种的“复生”带来可能性。

例如,《三体3》中云天明的大脑,实质上可视作一种以“器官”形态存在的种质资源;而在知名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其核心技术逻辑是基于从封存于琥珀内的史前蚊子体内提取出的恐龙血液DNA,即恐龙遗传信息的种质资源,从而成功地再现了恐龙这一物种。

这部1990年问世的小说以及1993年上映的美国科幻电影作品,虽然有着明显对技术发展两面性反思的意味,但也客观反映出彼时美国社会对种质资源在生命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具有较为普遍的认知。

相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对种质资源重要性认知的缺失,导致我们在与孟山都等跨国公司博弈的过程中,付出了沉痛代价。

因此,再次强调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显得尤为必要,亟需唤起广大国民对种质资源保护的深刻意识。

毕竟,优质的种质资源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石。

二、建立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

种质资源是生物科技的基石以及育种技术研发的大数据源泉,在理解其重要性之后,我们来进一步谈谈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功能。

种质资源库

顾名思义,种质资源库的核心职能在于妥善保存各类种质资源,常见的种质资源库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实现种质资源的长期保管:

1)中期储存:其温控环境设定在0至-4℃之间,可确保种质资源稳定保存达20年之久;

2)长期储存:其内部温度控制在-20℃,适宜长期存储,种质资源在此条件下可安全存放约50年;

3)超长期储存:则针对某些特殊植物种质资源,选择在-196℃的液氮环境中实施超低温长期保存;

4)对于不易直接保存的组织器官类种质资源,可通过提取其遗传物质,并将其置于-80℃的超低温设备中,实现更为持久的保存效果。

一个种质资源库的实际承载能力取决于其规模大小,比如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的储存能力为农作物种质资源52.4万份\畜禽种质资源105万剂。

当前我国各地有大量由高校或科研机构主导建立的规范化种质资源库。例如,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种质资源库,是在“大豆院士”盖钧镒教授的带领下创建的,致力于打造系统完备的本土大豆种质资源体系,为我国实现大豆种子自主研发与创新贡献力量。

再如,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专注于收集如当归、黄芪、党参、黄芩、甘草等重要中草药种质资源,旨在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预计于2024年开始建设并在2026年投入运行的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选址首都国家植物园,占地总面积达到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1万平方米。该库计划收纳全球范围内多达7万种植物种质资源,实现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全覆盖。

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所在地——国家植物园

而发生在我身边的,是2023年9月9日正式落成启用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主导。该库坐落于成都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其设立宗旨在于系统保藏西南地区特有的种质资源,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个综合性省级种质资源库。

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

像这样类似针对当地特有物种的库,在全国遍地开花。比如,由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引领建立,并于2022年正式揭牌的白沙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专司海南特色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

海南省白沙茶树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

又如,早在2009年就已经入驻云南省昆明市的、由中国科学院管理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它肩负着我国西南地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长期、全面保护的重大使命。

位于云南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可以说,衡量一个国家对于种质资源的管理能力,看的就是种质资源库的质量与规模。

优质的种质资源蕴含着极高的科研与经济价值,而发现与维护这些资源,无疑需要巨大的人力与财力投入。

中国作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的国家,东西跨越三级阶梯,囊括了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以及高原山地等五种气候类型,且兼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样地形特征,这种地理复杂性举世无双,由此孕育出的生物多样性同样非凡,从丰富多彩的“八大菜系”便能略见一斑。

对于这样一个物种资源丰富的文明型国家来说,构建和完善种质资源库无疑是一项艰巨而又宏大的工程。一旦顺利完成这项伟业,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将拥有最坚实的原始数据基础。尤其鉴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复杂性,若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联动统一的种质资源库体系,将在21世纪的生命科学竞争中赋予我国战略级别的优势,即凭借丰富的种质资源数据占据高地。

这些年,时常有人向我推崇美国在生命科学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我总是平静地反问:“美国掌握的种质资源究竟源自何处?”

诚然,美国当下的生命科学技术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是否可以持续,仍然需要实事求是,唯物辩证地去看待。

大家都惦记着美国在叙利亚偷石油,却忽视了自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殖民者在全球范围偷种质资源这件事情,这其实更值得我们深思。

过去,不少发展中国家因为能力和意识不足,未能有效保护本国种质资源,客观上放大了发达国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优势。

现今,一是美国的霸权衰落,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不再受其鱼肉;二是美国单一的、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走上消灭物种多样性的死路。物种多样性的减少意味着其手中的种质资源大数据日益匮乏,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对外获取。

为什么物种多样性如此重要?为什么我一直呼吁各位辩证地看待美国大农场的利弊?跳出单纯的经济视角,原因就在于物种多样性带来的种质资源富饶,构成了生命科学大数据的基础。

可以说,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中国独特且多元的地理条件及其农业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积累大量种质资源、建立资源库、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基础的宝贵机遇。

对此,我一直密切关注我国种质资源库的建设进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各地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层出不穷,等级不断提升。随着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民众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坚信我国的生命科学事业必将跃升至新的高度。

三、种质资源与国家安全

2000年,美国种子公司孟山都曾针对我国的一种野生大豆品种提出64项专利诉求。让人不禁感慨:一粒中国大豆里,竟冒出64项美国申请的国际专利!

种质资源的安全保障,实际上触及国家战略安全的根本。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市场层面:珍贵的种质资源遭到非法采集和掠夺,可能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2)生物安全层面:特定地域种质资源的流失,有可能为潜在的基因武器研发提供必要的遗传数据。

3)生命科学创新层面:优质的种质资源相当于育种技术的宝库,其失窃无异于窃取生命科学技术的核心秘密。

历史上,种质资源的非法外流从未曾中断。追溯至南北朝时期,丝绸养殖技术的外传,据说是由于外来商人将蚕种偷运至东罗马帝国。进入19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为打破中国茶叶市场的垄断地位,派遣特工窃取了中国茶树种子和制茶工艺,随后在印度、斯里兰卡等地建立起大规模茶园,最终掌控了全球茶叶市场。种质资源的争夺,往往潜伏在战争冲突与地缘政治较量的幕后。

倘若我们未能对优质种质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缺乏健全的搜集、分析、研究体系,以及全社会对优质种质资源保护的自觉意识,那么,大自然赐予的丰厚宝藏只会沦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以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为例,已经成为外来掠夺者觊觎的新焦点。近年来,他们运用各种手段大量盗采和引进我国的中草药资源,并借此申请大量专利,意图将中草药转化为所谓的“汉方药”,同时通过多种渠道贬低和排挤中国传统中草药,意在抢占中草药市场和话语权。

日本的汉方药

在我看来,中医所引发的争议实质上是上述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将不完全适用于中药体系的标准强加在中医之上,以此证明中医的落后,这与西方国家将所谓的“选票政治”作为唯一标准强加在中国身上,以此证明中国的政治体制落后,二者逻辑上存在着相似之处。

互联网热点话题虽转瞬即逝,但能够持续推波助澜的背后,必然伴随着资本力量的驱动。只有深入理解围绕种质资源的争夺逻辑,才能洞悉中医有关舆论背后操控者的深层意图。

以往乘坐国际航班时,我对禁止携带动植物活体的规定颇感困惑,但从种质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这一疑虑立刻烟消云散。

然而,种质资源保护仍面临巨大挑战,因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采集成本相对较低,只要有心之人愿意付出代价,优质的种质资源就有可能流失。

因此,一方面,国家需加大管理力度,建立更多标准化、规范化的种质资源库,以储备珍贵资源;另一方面,每位公民也应该提升相关认知,树立保护优质种质资源的意识。

目前,我国多数种质资源库都面向公众开放,市民可以在节假日带领子女参观当地的农业博览园,让孩子在接触农业知识的同时,养成对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下一代对土地的感情。

在本文的结尾,我想偷偷塞一点个人的私货,衷心希望大家能够更多关注农业,更多投身于农业。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大国,当我们的心智逐渐远离滋养生命的土壤,而沉迷于追求无限扩张的资本逻辑时,往往会忘了初心。

我时常与同事们戏谑地提到,农业其实是最为契合“代谢增长规律”的产业,大自然的法则深刻地制约着它的成长,使之无法如同虚拟货币那般无限制野蛮地生长。

扎根于土地之上,孑然于草陌之间,深耕于农田之中,这是无数像袁隆平院士这样的农业科学家的缩影。他们在农田中辛勤劳动,钻研创新,只为守护一方沃土,谋求民生福祉。

尽管资本增值的规律始终将农业定位在其价值序列末端,但始终有一群志士仁人,他们愿意面朝大海,关注粮食和蔬菜,只愿这人间春暖花开。

与机械唯物主义者情感上的空虚不同,我相信人是有精神的,这种精神支撑着我们去做一些并不绝对符合个人得失算计的事情。这种精神不分贵贱,不分阶层,只取决于你是否愿意回归到生命的源头,回到那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

无数个像袁隆平院士一样的人,他们回归到土地之上,隐匿在繁华之外,前仆后继地守护那个“禾下乘凉的梦”,由此,国泰民安。

恰恰是他们的质朴,斩断了萦绕我内心的虚无,让我相信,即便这暮雨终将落下,但明天的太阳依旧会再度升起。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minxinsuoxiang/yulun/2024-04-19/87577.html-红色文化网

献一朵花: 鲜花数量:
责任编辑:晴朗的天 更新时间:2024-04-20 关键字:舆论  民心所向  

话题

推荐

点击排行

鲜花排行


页面
放大
页面
还原
版权:红色文化网 | 主办: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
地址:海淀区太平路甲40号金玉元写字楼A座二层 | 邮编:100039 | 联系电话:010-52513511
投稿信箱:hswhtg@163.com | 备案序号:京ICP备13020994号 | 技术支持:网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