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关于“红卫兵道歉“的文章真是没头没脑
作者:数学 来源:红色文化网 日期:2013-05-01 点击:
《南方周末》的朝格图的文章也是没头没脑的
这篇文章新青年看了很得意,因此介绍给大家看。但是新青年看的已经是旧闻了,是去年11月4日的文章,能够让新青年珍贵地保存到今天。我在看过这篇文章后,也可以分析出一些结论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历史深处的来信四十四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公开道歉了》,当然是2010年减去44得1966年的“北京红卫兵打老师”的事件。
毛泽东在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一百多万红卫兵,后来又连续八次接见,时间是延续到了1966年年底。总共接见了一千二百万红卫兵。
假设这一千二百万红卫兵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打老师,那就是一百二十万人,如果这一百二十万人中有十分之一感到要向老师登报道歉,那是十二万人,那我们就应当在报纸上看到十二万封公开道歉的信。那我们看道歉信都要看得累死了。而且我这里已经假设红卫兵中只有少数人有忏悔之意。
还有两个奇怪的地方。一个是,这个学生打老师的故事,永远都是宣传成发生在北京的,就极少有宣传发生在全国其它城市的,这一点不构成信息的对称性。如果打老师的事情是全国普遍的,那新闻也就应当是全国普遍的,不会光报道北京,光回忆北京。
在1966年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运动一来,当然就高兴地放假回家了,都不去学校了,更不会想到有什么打老师的事情,就算看毛主席语录,中间也没有教导我们要打老师的。直到1968年复课,就收到通知去小学,直接就办了毕业手续,分配进南昌二十一中学。听到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而且是北京的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已经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而且听了以后很震惊,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那儿是没有这样的故事的。
上面说的是地点。
再说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后宣传的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一律发生在1966年,甚至有可能是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之前,发生在北京。
另一方面,在文革的十年中,从未有过宣传红卫兵是坏蛋的事情,事实上各中学的红卫兵组织一直是存在到文革结束后的。在那之前红卫兵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
但是奇怪了的是,一说文革,那被称作“十年浩劫”,而红卫兵十年都存在,那正确的推断就是十年中不断有老师被打。但是如果是那样,南方周末的文章也就不会是《四十四年后》了,说明南方周末也承认红卫兵打老师的事情只发生在1966年,否则干嘛不说四十年后,或者三十五年后呢?
因此,文革的程序应当是,1966年直到年底,毛泽东接见一千二百万红卫兵,因此按推论1967年红卫兵们才纷纷行动搞文革才是,可是现在的感觉却是,毛泽东接见了红卫兵之后,打老师的事情就停止了,后来的九年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打老师的事情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接见这事情有助于制止红卫兵打老师的事情发生似的。
而且,1966年毛泽东写了一个大字报贴在中南海的院子里,里面提到了一个“五十多天”的白色恐怖,这五十多天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是学生打老师还是老师打学生?是谁把谁害得自杀了?毛泽东为什么会愤怒得要写大字报?或者完全没有的事情?这些历史上都说得糊涂。
其实,要说到学生打老师这样的事情,是现代社会中会发生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用“学生打老师”五个字搜索,结果大量的结果不是文革的那1966年北京发生的事情,而是全国各地的近年来的案件。如果说到国外,美国,那就不是打老师的问题了,是校园枪杀案的问题了。
但是,我这么说,那就不合理了,好象全国现在到处都是学生打老师,或者美国到处都是校园枪杀案似的。其实这都是一些案件,也就是说,是小概率发生的。我相信一般来讲一个人在现在的中国的学校学习,是通常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我也相信在美国学习的学生,并不会动不动就遇到校园枪杀案的。因此,现代社会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关键的问题是概率,是小概率事件?还是高概率事件?
南方周末的记者,为了报道这样的过去的新闻,相信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全国到处找啊找啊找啊,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两个据称是当年红卫兵的人。如果当年打人的事情这么普遍,找一个凶残一些的案件,找到当事人应当不是难事。但是记者就这么辛苦。但是找到的这两个人,我认为是造假,千辛万苦找到的两个人,名叫申小珂和郭灿辉,但是申小珂的身份很令人怀疑,有可能他根本就不是北京的红卫兵,不然不可能是现在的湖北的退休工人,我是不相信1966年在北京读书的学生现在没有北京户口的,是什么湖北的工人的。而且那个老师明确表示不记得他打过他。文章中还有漏洞就是说一个同学回忆起当年“踹过老师一脚”就号啕大哭的,在我看来,踹一脚基本上就等于没打。踹这个动作和踢不同,速度是慢的。文章中还说在1974年一个学生和老师就达成和解,在一起谈笑风生。那么在我看来基本上也属于没打。如果真的是象台湾作家柏杨那样的挨打,我认为柏杨不可能和打他的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最多也就是不理他就是了。
至于文章中说的什么官方承认,现在的文科文章的不规范就在于,你必须给出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方括号指出官方文件,好让人查,否则也有造谣之嫌。
这篇文章新青年看了很得意,因此介绍给大家看。但是新青年看的已经是旧闻了,是去年11月4日的文章,能够让新青年珍贵地保存到今天。我在看过这篇文章后,也可以分析出一些结论的。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历史深处的来信四十四年后,终于有红卫兵公开道歉了》,当然是2010年减去44得1966年的“北京红卫兵打老师”的事件。
毛泽东在1966年8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一百多万红卫兵,后来又连续八次接见,时间是延续到了1966年年底。总共接见了一千二百万红卫兵。
假设这一千二百万红卫兵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打老师,那就是一百二十万人,如果这一百二十万人中有十分之一感到要向老师登报道歉,那是十二万人,那我们就应当在报纸上看到十二万封公开道歉的信。那我们看道歉信都要看得累死了。而且我这里已经假设红卫兵中只有少数人有忏悔之意。
还有两个奇怪的地方。一个是,这个学生打老师的故事,永远都是宣传成发生在北京的,就极少有宣传发生在全国其它城市的,这一点不构成信息的对称性。如果打老师的事情是全国普遍的,那新闻也就应当是全国普遍的,不会光报道北京,光回忆北京。
在1966年我是五年级的小学生,运动一来,当然就高兴地放假回家了,都不去学校了,更不会想到有什么打老师的事情,就算看毛主席语录,中间也没有教导我们要打老师的。直到1968年复课,就收到通知去小学,直接就办了毕业手续,分配进南昌二十一中学。听到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而且是北京的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已经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而且听了以后很震惊,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那儿是没有这样的故事的。
上面说的是地点。
再说时间。在改革开放之后宣传的红卫兵打老师的故事,一律发生在1966年,甚至有可能是毛泽东接见红卫兵之前,发生在北京。
另一方面,在文革的十年中,从未有过宣传红卫兵是坏蛋的事情,事实上各中学的红卫兵组织一直是存在到文革结束后的。在那之前红卫兵的形象一直是正面的。
但是奇怪了的是,一说文革,那被称作“十年浩劫”,而红卫兵十年都存在,那正确的推断就是十年中不断有老师被打。但是如果是那样,南方周末的文章也就不会是《四十四年后》了,说明南方周末也承认红卫兵打老师的事情只发生在1966年,否则干嘛不说四十年后,或者三十五年后呢?
因此,文革的程序应当是,1966年直到年底,毛泽东接见一千二百万红卫兵,因此按推论1967年红卫兵们才纷纷行动搞文革才是,可是现在的感觉却是,毛泽东接见了红卫兵之后,打老师的事情就停止了,后来的九年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打老师的事情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接见这事情有助于制止红卫兵打老师的事情发生似的。
而且,1966年毛泽东写了一个大字报贴在中南海的院子里,里面提到了一个“五十多天”的白色恐怖,这五十多天是什么时候?这个时候是学生打老师还是老师打学生?是谁把谁害得自杀了?毛泽东为什么会愤怒得要写大字报?或者完全没有的事情?这些历史上都说得糊涂。
其实,要说到学生打老师这样的事情,是现代社会中会发生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上用“学生打老师”五个字搜索,结果大量的结果不是文革的那1966年北京发生的事情,而是全国各地的近年来的案件。如果说到国外,美国,那就不是打老师的问题了,是校园枪杀案的问题了。
但是,我这么说,那就不合理了,好象全国现在到处都是学生打老师,或者美国到处都是校园枪杀案似的。其实这都是一些案件,也就是说,是小概率发生的。我相信一般来讲一个人在现在的中国的学校学习,是通常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的,我也相信在美国学习的学生,并不会动不动就遇到校园枪杀案的。因此,现代社会一切皆有可能发生,关键的问题是概率,是小概率事件?还是高概率事件?
南方周末的记者,为了报道这样的过去的新闻,相信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全国到处找啊找啊找啊,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了两个据称是当年红卫兵的人。如果当年打人的事情这么普遍,找一个凶残一些的案件,找到当事人应当不是难事。但是记者就这么辛苦。但是找到的这两个人,我认为是造假,千辛万苦找到的两个人,名叫申小珂和郭灿辉,但是申小珂的身份很令人怀疑,有可能他根本就不是北京的红卫兵,不然不可能是现在的湖北的退休工人,我是不相信1966年在北京读书的学生现在没有北京户口的,是什么湖北的工人的。而且那个老师明确表示不记得他打过他。文章中还有漏洞就是说一个同学回忆起当年“踹过老师一脚”就号啕大哭的,在我看来,踹一脚基本上就等于没打。踹这个动作和踢不同,速度是慢的。文章中还说在1974年一个学生和老师就达成和解,在一起谈笑风生。那么在我看来基本上也属于没打。如果真的是象台湾作家柏杨那样的挨打,我认为柏杨不可能和打他的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最多也就是不理他就是了。
至于文章中说的什么官方承认,现在的文科文章的不规范就在于,你必须给出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方括号指出官方文件,好让人查,否则也有造谣之嫌。
微信扫一扫,进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
请支持独立网站红色文化网,转载请注明文章链接----- //www.oliviahoang.com/minxinsuoxiang/wangyou/2013-05-01/2429.html-红色文化网
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