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脱贫攻坚总攻期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网  

在脱贫攻坚进入总攻期的重要时期,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需要妥善处理好三个关系。

首先,处理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防止华而不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具有全局性、前瞻性、针对性的行动纲领。我们务必笃学细研,深刻领会,把握实质,掌握精髓,为真干充实底气,为拼搏储足力量,为取胜夯实基础。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全体党员干部,决不能被脱贫攻坚取得的初步成效冲昏头脑,沾沾自喜,而一定要再沉下心,再一次审视,底子是否真摸清了?实情是否真吃透了?研判是否真准确了?施策是否真有效了?从而时刻掌握动态,把握脉搏,适时调整,精准发力,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不出现反弹,不产生新户。事实上,由于我国贫困人口较多,贫困地区的情况差异很大,形成贫困的原因错综复杂,加大了脱贫攻坚战的难度。各级党委政府,每位党员干部,必须在学、研、悟的基础上,明确责任,扑下身子,全力出战,才能使脱贫攻坚工作不出纰漏,少走弯路,才能让今年的脱贫县实现真脱贫、脱真贫,明后年的脱贫县学有标准、赶有目标。

其次,处理好“尽力”与“量力”的关系,防止盲目攀比。尽力而为是态度,量力而行是科学。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要有敢想敢干的壮志豪情,主动进取,尽力而为,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尊重科学,量力而行。不顾实际情况的蛮干,只能功亏一篑,不合实际的盲目攀比,只能使浮夸之风再现。

在脱贫攻坚初期,有些地方的确出现了盲目攀比之风。例如,有些地方自行定时,不切实际、一厢情愿地把五年攻坚期定为三年、二年……大有以时间定速度,以速度定输赢的趋势。对此,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精准施策,精准脱贫,脱贫县摘帽不减“验”,脱贫户脱贫不减“策”的有力举措,匡正了浮夸冒进之风,遏制了降格攀比做法,使脱贫攻坚工作在下足绣花功夫的基础上,得以稳步推进。当前,在脱贫攻坚进入总攻期的关键时刻,回头审视,攀比之风仍然存在,譬如一些地方不顾本地实际,效仿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大建扶贫车间,致使车间空置,财力浪费,却未起到扶贫效果。已有的实践充分表明,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只有科学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盲目攀比、浮夸冒进之顽疾,才能使决策更切实际,更接地气,操作更具张力、更有活力。

再次,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防止急功近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是职责,又是要求,既包含了干在当下的眼前成效,又体现了谋在长远的接续作用,更是防止急功近利,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根本办法,贫困地区要实现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到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而要使扶贫工作取得长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就必须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根据整体和个体两方面的致贫原因,对标脱贫需求,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从整体出发,精准扶贫不能仅仅着眼于眼下,将不同类别的贫困人口分别移交给民政、教育、卫计、人社等部门,依靠政府的政策保障“输血”扶助,而更要通过实施项目扶持、培训教育等措施,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造血”脱贫。在项目选择上,要杜绝一哄而上、只顾眼前的做法,要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精选项目,同时选好投资模式,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筹兼顾经营效益、带贫就业和持续发展;在培训教育上,要重视对贫困户进行实用技能培训,因需施训,提升素质。

从个体出发,要坚持扶贫与扶志、物质与精神两手抓,同步推进。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倡树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舆论氛围,着力消除精神贫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在帮扶措施上要再深入、再精准,在引进品种、加强管理、提高技能、市场营销等服务上要再具体、再细致、再入微,帮助贫困群众增强市场意识、科技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提升其自我脱贫、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立足持续,量力而行,求实求效,才能闯关夺隘,破茧融冰,健康推进,夺取全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上海市委党校 陈思)



//www.oliviahoang.com/wzzx/zyxw/gn/2018-10-22/5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