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李光满:美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种子战争!中国该如何防范?:美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种子战争!中国该如何防范?

作者:李光满   来源:李光满说  

图片 1.jpg

在对俄罗斯发动金融战、高科技和贸易禁运、外交战、网络战、舆论战、人权战的同时,美国和西方对俄罗斯又使出了一个杀手锏,那就是发动种子战争,俄罗斯与美国及西方之间的战争已经开始刺刀见红,不死不休。

418日,环球网发表文章《局中局!俄罗斯种业遭西方卡脖子,命门被外国企业掐住!》,环球网在编者的话中写道:世界著名医药和农资企业德国拜耳集团近日发表声明称,该公司将停止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非必要业务。拜耳手握全球种子大权,鲜为人知的是,粮食大国俄罗斯对国外种业的依赖程度触目惊心。面对西方的威胁,俄罗斯媒体形容,我们用国产谷物烤面包,用自己的甜菜生产糖,用种子生产葵花籽油,但是我们从国外进口90%的马铃薯种子和几乎100%的甜菜种子。在西方对俄罗斯挥舞制裁大棒的背景下,俄罗斯亮出了粮食武器,这被称为是俄的撒手锏之一。但种子被西方控制,使得俄与西方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暗流汹涌。俄种业是如何授人以柄的?哪些西方公司控制了俄罗斯命门

环球网引用德国《经济周刊》报道称,拜耳集团于314日宣布,该集团将停止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非必要业务。拜耳表示,已经向俄罗斯农民提供了2022年度的农业物资,将根据乌克兰局势发展来决定是否向俄罗斯提供2023年及之后的农业物资供应。在拜耳发表声明之前,位于美国的全球四大粮商中的嘉吉和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也已表示,会缩减在俄罗斯非必要活动并停止投资,即美国和德国的种子公司都开始对俄罗斯采取行动。这里所指的所谓非必要业务,显然是指他们手握的对俄罗斯的种子生杀大权。

环球网报道称,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主要的谷物和油料出口大国,其中小麦、大麦、葵花籽和玉米的出口量均居世界前五。但鲜为人知的是,俄罗斯很多农作物大幅依赖国外种子。目前俄罗斯玉米种子进口份额占播种量总数约六成,油菜籽为88%,甜菜近100%。马铃薯、大豆、向日葵和油菜等也是外国种子占主导。俄罗斯只在小麦、荞麦等谷物方面的国产种子处于领先地位。

俄罗斯中央黑土经济区(包括沃罗涅日州、坦波夫州、库尔斯克州、别尔哥罗德州、利佩茨克州)是主要农业产区,这里是俄主要的甜菜、谷物等生产基地,但也是西方种子的主要倾销地。以别尔哥罗德州为例,进口种子占粮食和豆科作物种子份额的43.5%、占油料作物种子份额的51%,占甜菜种子份额的91%。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地区拥有30年经验的农艺师、农民弗拉基米尔·斯科尼亚科夫告诉记者,他的土地上的农作物约有98%外国产,包括土豆、胡萝卜、甜菜、洋葱等。

德国《商报》称,德国种子企业在俄罗斯提供近100种种子,在俄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拜耳在俄罗斯拥有约1800名员工,向俄提供转基因作物种子,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和小麦。2020年全球种子行业市场中,拜耳市场份额达20%

德国拜耳、美国嘉吉和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停止或缩减在俄罗斯非必要活动并停止投资告诉我们什么?这实际上是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和整个西方集团对俄罗斯开辟的新战场,那就是种子战争,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正如芯片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也正如美国对中国华为发动芯片战,美国及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种子战是一场更具杀伤力的战争。由此我们看到,美国及西方对俄罗斯的围剿越来越凶恶,越来越丧失人性。或许这就是战争的本质,只要能够打败俄罗斯,他们会不择手段,由此不仅会对俄罗斯的农业和粮食造来打击,更会给全球的农产品和粮食带来冲击和危机。

2018年,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随后对中国发动高科技战,让中国人开始感到战争就在我们身边,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俄乌战争爆发后,美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一系列战争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并闻到了战争的血腥味。由于视中国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和最大的战略威胁,美国一直在刺激中国,挑战中国的底线,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高科技战、人权战、意识形态战等战争,中美之间随时可能甚至已经开始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混合战争,未来中美之间如果爆发正面战争或美国及西方集团对中国实施全面封锁或中国与美西方出现新冷战,那么他们也一定会像对俄罗斯发动种子战争一样对中国发动粮食战争和种子战争。

中国虽是农业大国,但绝不是农业强国。在种子来源上,中国部分农产品也需要大量进口外国种子,有些还被外国卡着脖子。有幸的是中国水稻和小麦等主粮的种子国产化率比较高,但作为准主粮的玉米和马铃薯的种子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在蔬菜方面,如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蓝花的种子高度依赖进口。另外中国90%左右的大豆依赖进口,而大豆又是各种牲畜养殖的饲料以及各种豆制品的原料,一旦遭美国及西方国家制裁,被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大豆产业本身,而是整个涉及民生的诸多产业,并且中国食用油几乎被美资控制,一旦中美处于战争状态,无论是将大豆和食用油作为战争武器还是控制大豆和食用油的价格,都会严重影响和伤害中国人的生活,而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数百年来,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孜孜以求的是什么?是用枪炮打开全球市场,开拓殖民地,使他们的商品畅行无阻,并拥有资源和商品定价权。到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帝国主义所拥有的就不仅仅是商品定价权,而是技术专利定价权和货币定价权。到市场经济终级阶段,则是生命和生存控制权,即通过改变动植物基因,使种子或胚胎在唯此一次的生长之后失去繁衍后代的能力,下一年或下一季你必须重新购买新种子。由于农户不能自留种子,所有农户必须重新购买种子公司的种子,种子的价格由处于垄断地位的种子公司确定,如果中国与某些拥有种子垄断权的跨国公司所在国进入战争状态,则只要不对中国出售种子或实施禁运,中国严重依赖美国及西方国家的相关农作物就会被卡脖子,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当今世界政治中,美国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只要对他们认定的敌对国家进行制裁,首先是制裁该国的金融业,锁定该国在国外的货币资产,美国当前对俄罗斯、朝鲜和伊朗都是这样干的。而对墨西哥、阿根廷、巴西这些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国家,美国则开始采取种子垄断、种子控制和种子制裁的方式进行。墨西哥曾想打破美国的种子控制,最后美国种子公司采取中断种子供应的方式进行制裁,墨西哥不得不屈从美国,因为墨西哥的种子产业已经完全沦陷,国家完全没有反抗之力。

而在阿根廷,其大豆已经90%以上转基因,阿根廷的大豆种植业和生产企业都被美国控制,孟山都公司每年都要从阿根廷出口的大豆中收取高额种子技术专利费,最重要的是阿根廷如果不用美国公司的大豆种子,他们就没有种子可种,因为所有大豆种子都是一次性的,自己不能留种子,即使自己偷偷留下的种子第二年也不能发牙生长。

还有巴西,巴西从前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掠夺贵金属的殖民地,贵金属挖光之后,就变成了美国的种植和生产基地,至今仍然是美国最大的海外种植和生产基地,美国需要什么巴西就种植和生产什么,从咖啡豆、可可、橡胶、甘蔗到现在的大豆,定价权掌控在美国公司手中。这种经济结构使得巴西永远处在全球贸易产业链的底端,我们无数次看见巴西似乎就要成为经济大国了,却在关键时刻经历一场莫名其妙的金融危机,重新回到起跑线上。巴西、阿根廷经济始终挣脱不出美国的控制,就因为其产业受美国控制,直到现在的生物种子。虽然阿根廷是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大豆出口国,一方面其主要利润被美国拿走,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其种子被美国控制。

虽然中国有幸在稻谷、小麦这两个主粮作物上保住了国产种子的自主权,但并非没有危机,现在美国公司正在向中国的主粮小麦、玉米和大米以及用于奶牛饲料的苜蓿发起冲击,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大豆产业的是玉米。

有人认为进口种子不过是市场行为,与政治无关,从美国、德国等西方公司对俄罗斯发动种子战争可以知道,这种看法太过幼稚和天真。其实国与国之间所有的经济和市场行为都是政治的延伸,都与政治有关。美国长期垄断全球石油市场的价格和资源,你说与政治无关?美国依靠货币霸主长期洗劫全球财富,你说与政治无关?军事战争、货币战争、网络战争、太空战争、贸易战争、生物战争,所有只要能控制它国,只要能给本国带来利益的都可以成为战争手段,其中粮食战争和种子战争早已成为全球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控制粮食价格、控制种子技术和专利早已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一直都在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把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驱往城市,成为城市廉价劳动力和打工人,致使农村萧条和农业落后,农民始终无法通过种粮食获得利益,实现致富,改变命运。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中国整体实力有较大增强,但中国农村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中国农村正在进一步萧条,中国农民的致富之路行走得十分艰难,正如中国的发展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样,也是以牺牲三农为代价的。中国农业市场的过度过早开放使中国农业始终处于十分脆弱和危险的状态。

为应对美国及西方随时可能对我国发动的粮食战争和种子战争,我建议,停止所有关于三农市场的对外开放,加快中国种子技术的研究开发,大豆进口多元化,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粮食、种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在我们有能力打败敌人之前,绝不能让敌人抢先占领了我们的阵地。开放不是对所有行业和所有产业必须的,有些行业和产业必须紧闭国门,农业、主要农产品、种子的对外开放,我们要慎之又慎,绝不能干那些遗害子孙的事,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之前,我们宁愿减少些增长,也不能让后代子孙骂我们剥夺了他们的生存权。

当前美国及西方对俄罗斯发动的全面综合战争对中国的警示和启发是全方位的,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留给我们的不多的时间,全面做好战争准备,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在主要农产品领域,在种子方面,全面摆脱对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依赖,实现全面自主,真正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人的粮食,牢牢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如此功在千秋,善莫大焉。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aq/2022-04-21/7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