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农民工保障问题,考验着“十三五”我们能否进入全面小康

作者:   来源:破土网  

        十三五规划提出在即,这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前的最后一个五年计划。什么叫全面 进入小康?社会的所有成员共享劳动果实才是根本。而将尽的“十二五”中,作为无产阶级的主体——农民工极长的工作时间、极低的参与社保率成了全面进入小康 社会的“短板”。这个问题“十三五”规划中能否解决?这是一个重大考验。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0月12日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从2016年开始,我们将进入十三五规划时期。这个新的五年规划要比以往特殊得多,因为这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2020年正是党在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应该完成的年份。

“三步走”第二步步履艰难

  邓小平曾提出著名的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即到1990年实现温饱,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进而在20世纪中叶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 世纪末,我们成功实现了前两个目标。为了更顺利地能在20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21世纪初又形成了所谓新的“三步走”战略。新“三步走”战略 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上,又划分了2010年、2020年和2050年三个阶段,其中在2020年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其中承上启下,最为 关键的一个阶段。

  2002年十六大为此提出的量化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当时国家纪委另有一个报告在内部传达,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细化为三个指标:

  一是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可能翻不到两番,但是要争取到三倍,大体能够达到3000美元以上;二是城镇化率要超过50%,2000年的时候是30%多;三是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要从2000年的50%,降至30%左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我们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对此国家发改委又提出三个重要的指标。

  一是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5000美元;二是农业,第一产业在就业结构中比重降低到30%左右;三是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接近60%。

  2012年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GDP与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十二五”将尽,半无产阶级形成

  那么时至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这些指标我们已经完成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离全面小康社会究竟还有多远呢?小编就带大家简单地来算算这笔账。

  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事实上早在2010年,我们就已经完成了GDP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如果未来我们能够继续保持7%的增长率,那么在2018年就将提前完成GDP比2010年再翻一番的目标。只有当年均GDP增长率降到4%以下,这一目标才会落空。

  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1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达到9892元,是2001年的4.18倍,2010年的1.67倍。城市居民纯收入为28844 元,为2001年的4.20倍,2010年的1.51倍。可见如果要在2020年实现较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的翻番,就至少应该保持十二五规划时期的增 长速度。就目前的经济形势而言,要实现这一点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从2009年开始城乡收入比开始缩小,2014年已经降到3倍以下。

  农业就业人口在2013年已经降为31%,预测2015年就可以降到30%以下,算是提前完成了目标了。

  最关键的是城镇化率。我国在计算城镇化率时一般采用的是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在城镇居住半年以上即被认为是城镇常住人口,所以很多农民工也被包括在内。这一比例2014年为54.8%,按照城镇化率一般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经验规律,2020年恰好可以达到60%。但是,以户籍计算的城镇化率就要低得多而且长期处于停滞状态,2000年这一数值为26.8%,而到了2012年这一数值也还只有28.3%,两个城镇化指标的结果近乎掉了个个。之所以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是因为在城镇就业中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外出农民工,也就是所谓的半无产阶级化现象。

农民工保障问题,考验着“十三五”我们能否全面进入小康

  我们认为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着手解决农民工市民化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农民工家庭一方面保留着农村户 籍,在农村拥有宅基地与自己的家庭农业经济,但另一方面又远离家乡,去城市打工。这一结构并非没有优点。城乡分割使得农民工的生活成本要低于城市居民,因 而工资也较低;此外农村可以为经济提供一个安全阀,当城市出现失业的时候,农村的家庭经营为其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保障。

  但是依靠农村家庭经营来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农民工家庭成员长期异地分离,幼无所教,老无所养都是很严峻的问题,农民工在当 下的生活根本算不上体面。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应该努力改变这一状况,为中国的工人阶级建立起一个现代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已经将城镇化的重心放到人的城镇化上来,这是政策理念上的重大进步。农民工为中 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他们理应获得应有的回报,过上一个体面、幸福的生活。长期研究五年规划的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先生就表示,十三五计划的重点 应该落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方面。

  社会保障工作在这几年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第九场报告中就表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 障制度已从城镇扩大到乡村,从国有企业扩大到各类企业,从就业群体扩大到非就业或就业不稳定的群体,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计划。截 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8.46亿人、6.56亿人、1.71亿人、2.08 亿人、1.76亿人。

  但是这仍然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据2014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农民工 “五险一金”的参保率分别为:工伤保险26.2%、医疗保险17.6%、养老保险16.7%、失业保险10.5%、生育保险7.8%、住房公积金 5.5%,这是很低的水平。甚至,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这个数据不升反降!报告还披露,农民工劳动时间超过法定时间非常普遍, 85.4%的农民工周从业时间超过44小时。

  如果单纯地看量化指标,我们会发现我们离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已经不远,很多目标都已经提前实现。但全面小康社会的“全面”二字是无法仅仅用几个总量、平均指标来评价的,“全面”即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要做到公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10月12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中国政府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所有重点县全部减贫摘帽的目标。“全面小康”自然不应该再有贫困人口,但是我们也期待十三五规划能够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民工权益方面实现更多的突破。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sn/2015-10-16/34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