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做鞋老人:莫言被评为2023年度影响力人物,不太合适!

作者:做鞋老人   来源:红色文化网  

编者按:编辑部收到题为《莫言的出路》的来稿,署名“做鞋老人”,文章对莫言当选为2023年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出质疑,原文8000余字,措辞较为尖锐,我们截取来稿部分内容,扼要转载如下,希望能够引起讨论。

莫言的出路

做鞋老人

第一,新闻周刊的这个举动,没有事实依据,莫言在2023年有什么特殊贡献?如何成为影响力人物?

新闻周刊在电已不足情况下,加油替莫言增程,意在制造政治影响力。

第二,作为作家,莫言的所谓文学功力,在文学圈内外尽人皆知,熟练驾驭脏俗文字而已。与中国公认的第一流的作家相比,尚有一段距离。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奔着洋人的政治胃口去,而不是什么文学成就。

第三,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媒体开始有些溢美之词盲目追捧,所有的气泡泡破了之后,人们发现,最为精准的评价,还是诺贝尔奖颁奖词本身。这个洋人的颁奖词在肉麻的表扬莫言的同时,专门点出莫言写了“毛泽东的错误”,不折不扣地说明了之所以颁奖给莫言先生的根本原因实质原因。(颁奖原文附后)

第四,莫言作品及其获奖,是解构毛泽东主席领导新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在文学领域当中的极端表现,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国内外联动,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

莫言这块臭肉,尘封在那里是最好的,中国新闻周刊久入鲍肆不闻其臭,但再次挑起争议,把其人放出来招摇就不智了。

第五,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文学奖是政治奖,大家去读边芹女士的文章,有助于理解这里边的具体的内容。

第六,体制之内的某些业内人士,自我爱惜羽毛,没有站到人民立场上对这种文学现象给予讨论,开始想的是沾光,后来又躲得远远的,作协机构本身没有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能力,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帮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操盘人类灵魂的大事,不出鬼才怪。

第七,与刚刚获奖的矛盾文学奖几部作品相比,莫言先生应该感到羞愧,知耻近乎勇,除了把屁股坐端正,煞下心来认真写好东西之外,减少出头露脸也是一个办法。喜欢写字不是坏事,把那鬼画符似的丑怪当成书法招摇于世,是对中国书法千年文化的亵渎。(注: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

第八,有人善良地认为,维护莫言的形象,给他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体面,到处给他建纪念馆,是改革开放的标志,这是一种误读。伤害自己的祖国而获奖,扛着耻辱而不肯卸下来,不是莫言的荣耀,而是莫言的尴尬。

第九,北京城边上一个大个子作家,对莫言的无耻吹捧,前些年是为了搭车,进来则是抱团取暖,私下里他与别人讲,他自己反映文革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史诗。

第十,背离开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方向的文学潮流,充气量是支流,搞不好是逆流,莫言“绝不唱赞歌”的文学观,表明了逆流的态度,不是他的决心有多大,而是放不下诺文奖的面子。

来稿回顾莫言的创作过于冗长,适合刊发专业的文学评论刊物,其大意:

穿着军装的莫言探索文学的道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了方向、选定了方向,他鸡贼似依从了洋人的标准,果珍大奖小奖不断。尽管拿了洋人的诺奖,但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其作品失去了文艺的生命力,添加了逆向种族主义的战斗力。

看莫言的作品,通篇充斥着低俗,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莫大作家不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而是翻捡垃圾的拾荒者,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出来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更看不到中国社会天翻地覆伟大变化的实践,看不到时代的进步要求,八路军写得像鬼子,鬼子写的像八路军,黑白颠倒的手法,很是受洋人的欢迎。

有人为莫言的作品辩解,说他的作品追求真善美,体现了文艺的永恒价值。他笔下的日本鬼子又人性又人道,还那么有修养,这种艺术境界你读了以后会动心吗?你的灵魂会因此受到洗礼吗?

来信最后说,莫言在今天的中国很难堪,历史虚无主义的灰烬,已经没有办法让他保持恒星的光亮。坚持他自己的所谓“绝不粉饰”的文学观,继续羞辱自己的祖国,现在已经没有了市场,诺贝尔“配套荣誉”有如鸡肋,看不上也不可多得,以文学大师的名头参加一些不尴不尬的活动,磕掉了金粉涂层的抿嘴泥偶,经不起细看,尤其经不起推敲。

莫言最好的出路是出国,到美国去,到英国,像索尔仁尼琴一样体会和感受那个他倾心向往的国度,说不定其作品由此获得深刻性,超越今天的莫言。有关方面应当成就莫言,给他出路和机会。

作协某某某吹捧莫言,当年是职务行为,那个时候在对待莫言获奖的政治倾向的问题上,有关方面态度不够鲜明。现在一切了然,水已经退去,有人还要光着腚跳舞,够丑,够蠢。

中国新闻周刊在这时候不适当地弄莫言一个大奖,其所代表的是这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意志,中纪委巡视组在履行巡视职责的时候,应当特别注意对于这个单位的政治巡视。

某国际大都市把莫言的嘴脸塑在大街上供瞻仰,属于跟风。

中国新闻周刊上级单位是中国新闻社,最早的创办人廖承志金仲华等,范长江胡愈之等都是前辈,这些在白色恐怖条件下舍命爱国的知识分子,如果知道中国新闻社的作为,知道莫言作品中对八路军共产党的抹黑诋毁式描写,怕是要从地坟墓里惊坐起来臭骂子孙不忠不孝。

备注:

2019年5月9日-10日,“冰河·凌汛·激流·漩涡——冯骥才记述文化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

2023年4月12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师大莫言国际写作中心召开冯骥才新出版的“伤痕文学”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研讨会,11月28日,莫言文学艺术馆开张,冯某才驱车500公里亲往山东高密祝贺,现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某森到场揭牌,原文化部长王某亲自题写馆名。

附录: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2012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隆重举行。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

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

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中国20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

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莫言的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的人物充满活力,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1960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成右翼。

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会忽悠的人靠卖化妆品富了起来,并想通过混种受精培育凤凰。

莫言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

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

他的语言辛辣。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

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从日本占领到毛泽东的错误到今天的疯狂生产。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

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

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wh/2024-01-03/85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