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韩庄村是原迁安县(包括今迁安、迁西二县辖区)中共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以及县委的诞生地。
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以韩东征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率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领家乡人民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寻求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共迁安县委诞生
1927年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策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然背叛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疯狂搜捕、屠杀共产党人,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在白色恐怖笼罩之下,中共玉田中心县委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落实河北省委指示,拟在玉田、丰润、遵化、蓟县、迁安五县短期内发展中共党员400人,努力扩大党的组织。按照党的指示,韩东征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后韩庄人共产党员韩文华(化名江田)返回家乡,传播革命道理,主办“农民讲习班”。前韩庄青年韩东征(原名韩复东)多次听他讲“三民主义”后,倾吐了埋在心里的苦闷。韩文华见韩东征出身贫苦,思想进步,便秘密渗透了共产党的主张,为其讲解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根源;指出穷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推翻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希望“穷人多,团结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1928年春,经韩文华介绍,韩东征在本村首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县第一个农村党员。同年,前韩庄青年韩继臣(原名韩显全)、韩凤山入党。11月25日(农历十月十四)成立了迁安县第一个党小组,韩东征任党小组长。不久又建立了党支部,韩东征任党支部书记,韩凤山任组织,韩文华任宣传,韩继臣任委员。
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党支部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创办了“前韩庄贫民学校”,吸收贫苦农民参加学习。晚上点着油灯,当油不足时就点松明子。夜校就办在韩东征家的小厢房屋里。时间不长,三里五村苦大仇深的青壮年积极参加,学员越来越多,校址改在前、后韩庄之间的龙岩寺里。学校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在田间地头或山沟、炕头,三五成群,七八人结伙,补习文化知识,传播革命道理,培养革命积极分子,从中发展了一大批共产党员。其中本村的有高红联(韩东征妻)、韩永信(韩子英)、韩显朝(韩佳尧)、王翠珍、韩显泽、王翠华、韩显来、贾桂芝、韩显任、韩显祥、王治国、刘玉芝、韩凤庆、刘竹林、韩福海、韩凤臣、韩立会、韩子龙、韩永才、韩凤东、韩显志等20多名。
到1929年10月,全县党员已发展到百余名,支部已有12个。当年冬,经中共唐山市委批准,中共迁安县委在前韩庄秘密成立,韩东征任县委书记,韩凤山任组织,韩文华任宣传,韩继臣为委员。
此后,前韩庄村党支部书记由同年12月韩东征介绍入党的韩子英接任。
为了扩建党的地方组织,解决党的活动经费问题,韩东征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当年即卖掉自家的两口大缸,买了油印机,1931年又砍掉了门前三棵大槐树,1932年到1933年先后卖掉86亩上好耕地和一片荒山。这样,全家12口人每年仅靠七八亩山坡地所产的几百斤小杂粮来维持生活,饱受了饥饿之苦。
民众运动的领导核心
前韩庄村党支部创建后,以“贫民夜校”为阵地,把党组织迅速发展到小尹庄、西寨、上下梨树峪、郭庄户、墙板峪、高窝子、庙岭头、王庄子、板桥、贠庄、杨河峪及东荒峪等村庄。各村党组织积极发动觉悟起来的贫苦民众,组建了“赤农会”,以此为骨干,又组建了具有统战性质的外围民众组织“民众会”。“民众会”根据斗争的需要,以青壮年党员为主,组建了“赤卫队”。党连续发动了“抗捐抗税”、反“旗地变民”①斗争,曾一夜之间把反对苛捐杂税的传单贴到十里八乡和方圆八十里的要塞路口,声势之浩大,行动之快捷,显示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1929年6月上旬,韩东征与“民众会”总会长李显荣等研究决定,以“转牌”②为号令组织了两万余民众会员包围了迁安县城,捣毁国民党县衙,扭住县长戴鑫修,迫使国民党县政府不得不发布免征苛捐杂税的布告,取得了第一次抗捐抗税斗争的重大胜利。
1930年,迁安县委经常派遣共产党员到县内外活动,利用集贸市场、庙会等人多集聚的场面,散发传单,扩大影响,使党组织很快由长河沿岸扩展到滦河南、滦河西和长城外青龙、平泉等地区。在县委的领导下,“民众会”抗捐抗税斗争继续开展,韩东征亲自指挥“民众会”砸毁了搜刮民财的上营税局,痛打了庙岭头包税人陈国仕,赶跑了前来镇压民众的县保卫团马队。
1931年6月的一天,国民党迁安政府县长滕绍周派人把“民众会”总会长李显荣抓走了,群众非常愤怒,呼声震天,一定要救出总会长。
7月27日,县委组织发动了大约有两万“民众会”会员围住迁安县城。临时成立了“赤卫队”,石新任大队长,党组织负责指挥,五天发动了两次进攻。由于城墙很高,城门紧闭,火力不足,攻不进去。后来,“赤卫队”捉来三区区长做人质。在“民众会”强大压力之下,国民党县政府不得不放出了李显荣,取消了部分苛捐杂税,人心大快……在轰轰烈烈的民众运动中,前韩庄共产党人韩东征、韩继臣、韩子英、韩佳尧等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抗暴先锋作用。
抵制“左”倾错误
九一八事变后,“满洲国”出炉,长城被划作所谓的“满洲国西南国境线”,民族矛盾上升到突出的位置。在民族危亡之际,以李子光为书记的迁遵蓟中心县委、以韩东征为书记的迁安县委逐步把工作重心从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转向组织各界抗日救亡上来。此后,遵照迁安县委决议,共产党员韩佳尧等到土匪武装“铁血团”做改造工作,以图将其转化成抗日力量。县委三次组建抗日自卫团与国民革命军驻彭庄部队谈判,并达成相互支援共同抗日的协议。韩水深等人用毛驴从彭庄驮回二十九军提供的弹药和给养,供自卫团之需。1933年喜峰口抗战爆发后,抗日自卫团拉到董家口内前线,配合二十九军作战。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订后,冀东沦陷,迁安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此情况下,京东特委③仍强令迁安县委组织发动以“打土豪分田地创建北方苏区与红军”为主要斗争内容的农民暴动。因为当时正处于王明“左”倾错误时期,其“左”倾错误影响下的京东特委指令脱离实际,受到迁遵蓟中心县委和迁安县委主要领导的抵制,党内产生严重分歧,以至于演变成严重的“反迁安右派”斗争。面对特委的高压指令,迁安县委在板桥村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经过对时局的客观分析和反复讨论,最后作出《关于反陈绍禹(王明)路线的决议》,因而迁安县委被解散。韩东征、李子光等县委主要成员(李子光在迁遵蓟中心县委和迁安县委交叉任职)被扣上“迁安右派”大帽子,撤销职务并被切断组织关系(实际是开除党籍)。
在受到“左”倾错误严厉组织处分的情况下,韩东征、李子光、韩子英等县委成员并未放弃革命,而是“坚信党组织总会有一天把问题搞清楚,我们还要继续为党工作”。
秘密坚持 挽救危局
1934年1月,王平陆为书记的迁安县委执行京东特委决定,发动了迁安农民暴动。由于盲动,举事三天即告失败,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被处分的原县委成员虽未参加暴动,但同样受到迁安反动政府通缉。为了保存实力,韩东征等组织有关同志在小尹庄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每个党员都要以不同的社会职业作掩护,到外地隐蔽活动。与会人员一致表示:“不管到哪儿,有嘴不忘宣传革命,有手不忘党的工作”。
小尹庄会后,李子光化名“郑玉声”,到金厂峪小学教书隐蔽起来。韩东征、韩子英夜过滦河,躲到遵化,后经杨宜之介绍,潜入玉田县独树村,到驻军保安大队四中队当兵三个多月。在那里,他们鼓动当地的保安队员开了小差,随后离队撤回迁安。此后,韩子英又挑起八根绳的货郎挑四处游走,除在口内恢复党组织外,还到青龙、平泉等地发展了党员多名。韩东征一度重操父业拉船贩运木料,后以卖葫芦瓢为掩护,到口外碾子峪、峪耳崖、艾家口、八沟等地发展了一批党员。再后,韩东征到金厂峪金矿做矿工,与李子光和在连水峪当小学教员的韩凤山三人自发组成了“临时县委”,从事党组织恢复工作。原长河沿区委书记韩佳尧则先躲到滦阳堂姐姐家开店,后到口外学唱起驴皮影,掩护身份,从事党的活动。
在金厂峪金矿,“临时县委”组织矿工发动了勇斗恶人和罢工斗争。其中的工人代表人物之一是金厂峪村党支部书记李春秀。
李春秀是黑石峪村人,后招赘到前韩庄做了上门女婿。为谋生计,他从小跟成年人一起挖金换粮。1934年3月29日,伪迁安县政府的张俊修到金厂峪宣称“县长有令,禁止私人采金,否则县府就来拿人”。挖金人凑了70块大洋送给张俊修。张满口答应去县府通融,但半年过去也不见县里解禁通告。李春秀同韩东征等分析断定让张俊修敲了竹杠,是“黑脸汉挣钱给白脸人花了”。“临时县委”研究决定发动工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11月初,张俊修又来金矿封山止矿,李春秀等集合300多名工友一拥而上,将张俊修打了个半死,又扔到黄泥汤水池中。
1935年春,天津资本家李佳慧到金厂峪开办“协昌金矿”,雇佣矿警、纠察队护矿。矿沙运往秦皇岛后装船再运往日本国。12月矿主谎称资金运转不开,拖欠矿工工资40多天。韩东征、李春秀等召集党员开会,决定举行罢工斗争。矿警和纠察队逼迫工人复工,矿工就绑了工头,包围了矿务局。双方对峙了三天三夜,互不相让。第四天,矿方与工人代表李春秀谈判,想用金条收买李春秀,遭到严词拒绝。罢工到第6天,矿方不得不答复罢工条件,发还了拖欠的工资。工人们领了工资后遂将矿里48间草房焚毁,然后四散回家,使金矿一度处于瘫痪状态。
在金厂峪隐蔽活动期间,韩东征等不仅在赤道河沿岸恢复、发展了党组织,而且把组织发展到长城外,还组织长河峪人张万友、南团汀人吴占一创办了一个秘密枪械修理所。
1936年底,冀热边特委④书记王平陆找到韩东征,促膝交谈了整整一天,传达了上级党纠正王明“左”倾错误影响的指示精神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王平陆代表特委恢复了韩东征、李子光、韩子英等人的党籍和职务,李子光回蓟县任县委书记,韩东征二次出任迁安县委书记。以此为标志,迁安县党内实现了新的团结和高度统一。
前韩庄人在冀东抗日大暴动中
全面抗战爆发后,韩东征带领迁安县委成员,坚决贯彻冀热边特委关于发动冀热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决定,组织党员广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策略,发起抗日自卫签名运动,使全县抗日自卫会会员达到1500多人。同时,为发动更大规模的抗日起义,县委加紧了筹备人员、枪支等项准备工作。
1938年7月,中共领导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全面爆发。继岩口暴动之后,韩东征、韩佳尧等联络郭庄户人韩绍荣(绰号“三疯子”),在长河沿举旗起义,组建了80余人的“迁卢抚青第一支队”,长河沿区委书记韩佳尧任分队长。该支队拉起后,首先攻克了金厂峪金矿日伪据点,俘伪职人员4名,其余伪矿警仓皇逃往喜峰口和峪耳崖。此战后,该支队扩至200人。8月,该部被挺进冀东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第三营,韩佳尧任一大队指导员。
韩子英、韩凤山、韩继臣等在长河下游也发动党内外青壮年50余名起义,开赴兴城编入抗日联军第四总队。8月,韩东征同魏春波等率抗联部队攻克杨店子日伪据点,在那里宣布成立了有1400人的抗联第十四总队,韩东征任政治部主任,韩凤山任第二大队指导员。同年,土匪出身的二大队长田得川反水投敌,韩凤山、韩永香等三人奉韩东征之命前去阻止和教育。不料,田得川设计请三人吃饭,席间将三人下了枪捆绑起来。夜深人静时,在韩凤山的暗示下,韩永香等二人逃跑,速报韩东征,韩凤山则被田得川活埋在五六丈深的白薯井里。不多日,苏陈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节振国奉命,将田得川抓捕正法。
抗联第十四总队成立后,韩东征等县委成员均到部队任职,地方党组织出现领导空缺。为此,7月中旬,李楚离在滦河北岸的大店子村主持召开县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迁安县委班子,接替原县委的工作。会议决定,韩子英接任县委书记,张顺任组织部长,张仲三任宣传部长。新县委继续组织发动武装起义,与金龙口村国民党员侯瑞符联合,组建了“滦北抗日游击队”,共有150余人。为加强抗日起义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县委成员均随队活动,兼做地方党务工作。
1938年10月,八路军第四纵队和冀东抗联西撤,拟去平西整训。韩佳尧所在的三营随四纵队主力先行,抵达平西根据地。尔后,该营在包家坟被日军包围。突围战斗中,营长韩绍荣以下众多指战员牺牲,其中有前韩庄村的韩显富,韩佳尧幸免于难。冀东抗联主力部队在西撤途中,遭遇日军主力反扑,大部分溃散,返回冀东暴动中心区域的仅存1000多人,再经滦县境内一战,所剩130余人。其中,十四总队政治部主任韩东征所率余部数十人也在其中。滦北抗日游击队回返冀东到遵化境内后,产生分裂,韩子英等县委三成员带余部与留在冀东的八路军二支队包森所部取得联系,经收拢后改编成二支队第三总队,韩子英被任命为八大队指导员。尔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三总队在迁安、遵化一带坚持山地游击战。
1938年11月初,李运昌司令员在柳沟峪村召开重要会议,决定收拢旧部,重整抗联,坚持冀东,开辟创建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会后不久,韩东征等以十四总队余部为基础,在迁安西部重整旗鼓,组建了八路军第二十三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共400多人。韩东征亲任总队长。1939年是冀东抗战极其艰苦的一年,二十三总队一直配合八路军苏陈支队游击作战。
抗联西撤受挫后,日军主力疯狂镇压抗日力量,冀东一片白色恐怖,抗联干部战士有的牺牲,有的家破人亡。但是,共产党员和抗日骨干有如中流砥柱,力挽狂澜,英勇顽强地坚持着对敌斗争。其中,韩东征就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革命,他常年在外奔走,成了职业革命活动家。因此,妻子高红联有病不得医凄惨而死,撇下了四个儿女,韩东征也顾不上照管。无奈,只好把女儿肖峰送人当了童养媳,把长子韩文章送到一家药铺当了学徒;另两个儿子年幼更需照顾,只好托付给胞弟韩水深夫妇代养,拉扯着跑敌情……
在震惊中外的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中,除上文提到的党员干部外,前韩庄还有韩永贺、韩永合、韩永平、韩子书、韩圣庆、韩永香、韩连芳、韩永计、韩水深、韩凤东、韩永春、韩永享、韩永奎等一大批有志之士参加抗联部队。尤其是以韩东征、韩子英为书记的两届县委组织成立的迁卢抚青第一支队、抗联第十四总队和滦北抗日游击队以及重组的二十三总队,均为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而且部队的主要领导者均有前韩庄人。
顽强坚持敌后抗日斗争
1939年秋,冀东区党分委⑤将分散各地的抗联武装统编成两个团,开赴平西整训,韩东征所部二十三总队主力也在其中。此前,该部配合苏陈支队作战多次。1940年初,韩子英所在的二支队三总队参加了二拨子伏击战等重要战斗。两支部队的游击转战,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抗日影响,坚定了迁安西部和相邻山区人民坚持敌后抗战的信心,为创建丰滦迁(后改迁滦丰)、迁遵兴两联合县开辟了地区,形成了冀东东部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雏形。
1940年7月,韩东征由平西整训归来,任中共迁遵兴联合县委书记;1941年12月至1944年3月,任迁青平联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兼民运部长和县抗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43年3月至1945年2月,任迁遵青、迁卢青联合县委常委、民运部长兼抗日联合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45年2月至8月,任迁青平联合县委书记。在抗战极其艰苦的几年里,韩东征一直坚持在迁安西部山区,参与领导了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巩固与坚持,与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粉碎了日伪军发动的“治安强化运动”和制造“无人区”等狂妄计划。1943年10月间,日本侵略军悍然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长河川惨案”,把长河川抗日根据地化为片片焦土。在长河川人民濒临绝望之际,韩东征代表县委、县政府慰问遭受日伪“三光”劫难的抗日群众。他站在废墟上讲话,动员说“敌人烧了草的我们盖瓦的,烧了瓦的我们盖琉璃(瓦)的!乡亲们一定要活下去,抗战到底,把小日本赶出中国去!”正是由于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干群、军民同仇敌忾,迁青平抗日根据地才不断巩固扩大,坚如磐石,为1945年8月八路军挺进伪满统治区举行大反攻提供了前进基地。
在抗战最艰苦的阶段,敌强我弱,汉奸势力四处横行,严重地破坏着抗日工作。为了铲除奸特媚日份子,根据地创立并加强了抗日民主政府的公安工作。1941年至1942年间,韩子英调任迁青平联合县第二总区区委书记。1942年8月参加了冀东地委举办的公安干部训练班,受训两个月后,调任迁青平联合县公安科科长。1944年10月,调任冀东十五地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他坚决执行党的决定,行使抗日民主政府的权力,组织开展锄奸反特斗争,打击和镇压“反共伙会”,侦破“复兴会”、“新国民党”同盟会和反动会道门等组织,打击首恶分子,教育争取一大批中间份子,对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8月以后,韩子英二次接任韩东征职务,担任迁青平联合县委书记。由于长期处于艰苦斗争环境,韩子英积劳成疾,于1960年11月24日病故于昌黎,终年53岁。
韩佳尧随四纵赴平西后转战、受训,于1943年随李中权(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返回冀东,进入迁青平联合县抗日游击根据地。由于他人熟地熟,富有地方工作经验,冀热边行署又亟需加强根据地经济贸易工作,所以韩佳尧奉命,在游击根据地内开办起贸易货栈——“裕民商店”(解放后任天津外贸油脂公司经理)。抗战后期,解放区日益巩固扩大,韩佳尧积极筹备,在松棚子村开立了集市,供解放区人民从事物资交易,推动货物流通,粉碎了日伪的经济封锁,促进了解放区的抗日经济发展。韩佳尧56岁时退休还乡,85岁时病故于前韩庄。
全县第一个党小组成员之一的韩继臣(原名韩显全)积极参加抗日工作,曾到东水峪村王滩、二架(自然村名)、黄槐峪、栗树沟等地从事抗日宣传,发展党组织。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韩继臣还把唯一的儿子韩双印送到抗日部队,随韩子英公安部队进入迁青平地区,在一次与日伪军的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20岁。
韩永芳(化名韩光远),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韩东征参加抗日工作,奉命开辟长城外青(龙)平(泉)伪满统治区,后任迁青平联合县第四区区长。1944年春,韩永芳等区委干部在平泉境内的一个堡垒户家开会时被敌包围。正患重感冒的韩永芳被警卫员叶占英(高窝子人)背出后门,突围时摔倒在冰水河里。鬼子紧追在后,情况万分危急。韩永芳见病体难脱,便命令警卫员带好文件快跑,去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就这样,他落入敌手,被关进承德集中营。韩永芳受尽酷刑而宁死不屈。韩东征、韩子英等几次组织营救也未成功。行刑前,韩永芳咬破手指,在监牢墙壁上写下与难友同呼的口号:“共产党杀不尽,自有传承人”。韩永芳慷慨就义,年仅29岁。
韩永贺参加冀东抗日大暴动后,编入了韩子英三总队第八大队,很快当了班长。1939年转战迁安、遵化一带,在大小战斗中冲锋在前,英勇搏杀,多次立功,提升为连副指导员。1941年挺进隆化与日伪作战时中弹牺牲。韩永贺牺牲的噩耗传到前韩庄后,其父韩显珍(共产党员)气得双目失明。
韩永贺的妻子共产党员郭秀珍积极拥军拥政,做军鞋军袜,救护伤员,掩护抗日干部。最突出的是,1939年初夏,二十三总队分散活动时,政委徐振铎到小尹庄一带恢复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奋起抗战。不料,遇到驻罗家屯的日伪军“清乡”、“扫荡”,在3名女共产党员的掩护下,徐振铎跑过长河,进了前韩庄,被郭秀珍接进家中。郭秀珍刚翻出公公穿过的便衣给徐振铎换上,就听到日伪军在街上吵吵嚷嚷。郭秀珍急中生智,把徐振铎推到过道地的幔板上,自己安然地给孩子吃奶,从而掩护徐躲过一劫。
村妇救会主任王翠华(共产党员)不仅自己不分白天黑夜地纺线织布,做军鞋军袜,照顾伤病员,还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革命。她把年仅14岁的大儿子送交韩子英,参加了公安部队当了通讯员,还把全村妇女都动员起来拥军拥政,踊跃支前。女党员还有,刘玉芝为掩护地下党员周治国,假扮夫妻躲过日军的抓捕;韩显会媳妇贠氏,曾掩护共产党员韩继臣逃脱日本鬼子的追杀。前韩庄村的妇女拥军拥政、积极抗战的事迹不胜枚举。
前韩庄革命干部多、名声大,党组织和村民抗日坚决,因此成为各据点日伪军实施“治安强化运动”的重点目标,遭受烧杀抢掠等各种毒辣手段的迫害,仅在1942年,就三次被偷袭。
第一次,农历二月十九,韩东征等在前韩庄龙岩寺开会,研究布置如何攻打盘踞在罗家屯、米峪口据点的日伪军。因汉奸告密,日伪军包围了前韩庄,抓走了韩显来、韩水深、韩凤庆等共产党员,还抢走了一大批畜禽和粮食。十多天后,韩东征找关系人用钱把人赎了回来了。
第二次,是日伪军发动的“五月大围攻”。一天人们刚吃过早饭,在村头放哨的发现长河东岸米峪口方向过来了日伪军,看不清多少,黑压压一队人马。放哨的韩永才、韩显来急忙往村里跑,边跑边喊“鬼子来了,往西跑”。正在韩显会家开会的韩东征、韩继臣等干部跑出后门,带领群众从庙子沟直奔西山。谁也没有想到,从西北方向也围过来了一队日伪军,把一部分往西跑的老百姓围了个正着,连在村里的老少妇女都赶进韩圣印家的大院内。日伪军有两个连的兵力,三挺重机枪架在四周,大枪都上了明光瓦亮的刺刀,把院子围个水泄不通。敌伪审问谁是共产党、八路军,无人回答。在这关头,小尹庄方向传来枪声,人群中的共产党员韩显来突然大喊:“滦县爪村大桥被炸了!”日伪军听到枪声和群众中的喊声,怕老窝被抄,便立刻撤走了。前韩庄免遭一场大屠杀。
第三次在七八月间,庄稼都已吐穗,阴雨连天。日伪军的一支马队竟在前韩庄住了近20天之久,把全村各家各户的门板全部摘走,给马搭了地铺,供马匹休息,免得马蹄子着地。这还不算,为了防备八路军游击队隐蔽在青纱帐里,日伪军强迫老百姓把地里的庄稼割了个净光,闹得当年颗粒无收。一个早晨日伪军接到命令撤走时,又把全村的畜禽全部掠走,还烧了60余间房子。要不是群众及时打开火道,必定火烧连营,全村化为灰烬。
侵华日军祸害百姓的种种罪行激起前韩庄人更加强烈的反抗精神。这里的人民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人出人,不遗余力,一直与日伪军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迎来了1945年的抗战胜利。
莫大的荣耀
1945年8月,韩东征调任冀东抗联会主任,后任工农妇青联合会主任、冀东区贫民团副主席等职。1946年9月,蒋介石挑起内战,国民党军进攻冀东解放区后,中共冀东区党委⑥、行署、军区机关进驻独立建县的迁西县还乡河沿岸,指导先行土地改革。当时,韩东征参加了指导老解放区土改试点工作,亲手总结了迁西县钓水院、褚庄等驻地开展土地复查运动的典型经验。
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在西柏坡召开。韩东征作为冀东解放区代表团成员之一出席了这次重要会议,并带去了迁西县的土改试点经验,为大会制定《土地法大纲》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
1949年9月,韩东征作为全国十九个解放区之一的冀东解放区派出的唯一农民代表,荣幸出席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参加了建国大纲的制定、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和开国大典。此时此刻,为革命牺牲的家乡战友的身影一一浮现在他眼前:韩永芳、韩永贺、韩显富、韩双印、韩玉龙、韩永朝、韩永巨、韩永平、韩永合、韩兴泰、韩子合……
韩东征赴西柏坡,进北平出席划时代的历史盛会,这是冀东人民的骄傲,更是迁西人民的自豪。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中央毛主席没有忘记革命老区的人民。建国初期,中央赴革命老区慰问团曾几次来前韩庄慰问。
1951年秋后,前韩庄村人们听说党中央慰问团要来慰问,全村男女老少怀着喜悦的心情奔走相告。家家户户都给亲朋好友送信儿,几十里外的亲戚都来了。村里杀猪宰羊,轧碾磨磨做豆腐,炒完板栗炒花生,好一派繁忙景象。党支部组织青年男女穿上新衣服扭起秧歌,打起霸王鞭,喇叭吹着“农民早起庄稼好”曲调,敲锣打鼓热闹非凡。老人们清扫庭院和街道,就连双目失明的烈属韩显珍(韩永贺的父亲)也同大家一起修整道路,迎接中央慰问团的到来。那日上午10点左右,党中央慰问团到了,三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缓缓开进了村庄,乡亲们跳跃着鼓掌欢迎,送水,送瓜果,鱼水之情溢于言表。
党中央派李运昌、李子光、李楚离等长期与迁西人民并肩战斗的老领导来慰问,带来了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问候。李运昌等首长在主席台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乡亲们!你们辛苦了!是你们的支持、参与,才赶走了小日本,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旧社会,穷人才分得土地,彻底翻身做了国家主人!你们是英雄,是模范,是功臣……”晚上,放映中央慰问团带来的电影片《打柏林》,看电影的人们黑压压一片,无边无际,不时地听到鼓掌声和叫好声。电影演完散场时,人们高喊:“共产党好!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冬末春初,上级又派来京剧团在前韩庄一连唱了三天三夜大戏。还演了杂技、歌曲等节目,使老区人民大开眼界,欣赏到高水平艺术。
中央慰问团来革命老区慰问,带来了党和政府对老区的莫大关怀,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的斗志,使大家更加相信和热爱共产党,更加自觉地发扬革命老区的精神,跟着共产党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2012年,迁西县委、县政府决定建立韩东征纪念馆。计划总投资320万元,占地1200㎡,建筑面积450㎡,于年内完成。这是前韩庄和全县人民对韩东征等革命前辈永久的缅怀和敬仰。
注释:
①旗地变民:满清入关后,曾三次以“跑马占圈”的方式在京畿圈占了良田163万余顷,把所圈占的的民有土地统称为“旗地”,分配给皇室、王公、八旗官员和兵丁所有。“旗地”仍由当地农民租种,秋后向领主交租。1926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府大权后,将“旗地”视为政府土地,强令农民高价向政府购买土地所有权,美其名曰改“旗地”为“民有地”,即“旗地变民”。这一搜刮民财的暴政受到京东农民的坚决反对。玉、迁、丰、遵、蓟、宝、滦七县农运最为高涨,迫使当局的“旗地变民”政策未得顺利推行。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统治迁安县后,仍强力推行此政策,中共迁安县委遂领导民众会予以坚决抵制和反抗。
②转牌: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迁安县民众会运动中,集合会员的一种号令。它延用了该组织前身“老牛会”的转牌做法,此牌用木板制成,长近3尺、宽约1尺,牌首为牛头形状,牌身写有会员须遵守的纪律规定。遇有统一行动时,会首举牌沿村转,所到之处,各村的民众会员便集合起来随转牌行进。
③中共京东特委:中共京东特别委员会的简称。1927年10月,顺直省委决定成立京东特别委员会,统一领导京东的玉田、丰润、遵化、蓟县、迁安5县党的组织。1928年1月,京东特委遭到破坏,不久重建,当年再遭破坏;1932年冬,中共河北省委派郭涤生、李葆华重组京东特委;1933年,特委机关移驻迁安西部山区;1935年夏,分建京东、冀热边两个特委,以京榆公路为界,南为京东特委,北为冀热边特委。延至1938年5月,京东特委并入冀热边特委。
④中共冀热边特委:中共冀热边区特别委员会的简称。先后三次出现:第一次,1935年夏至1935年11月;第二次,1936年秋至1938年10月;第三次,1943年7月,抗战基本区逐步恢复,中共冀热边特委在迁青平联合县境内的东水峪村重建,实行党政军统一领导,至1944年11月扩建为冀热辽区党委。
⑤中共冀东区党分委:1939年7月,中共冀东地委改建为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冀东区分委,简称中共冀东区党分委。1942年3月,中共冀东区党分委改为中共晋察冀第十三地委,简称中共冀东地委,下辖东部、西部两个地分委。1943年7月改建中共冀热边特委。
⑥中共冀东区党委:1944年11月,中共冀热边特委、行署、军分区扩建成中共冀热辽区党委、行署和军区。1945年12月,适应抗战胜利后的新形势,中共冀热辽区党委,改建为冀东区党委,辖冀东新老解放区的党组织。同时,冀热辽行署更名为冀东行署,冀热辽军区更名为冀东军区。
〔本文素材来自县存党史材料及对本村韩启民(85岁)、韩永会(77岁)、韩永珠(66岁〕等老同志的采访和执笔人韩子奎(73岁)掌握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