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立华: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一步

作者:王立华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纪念毛主席诞辰130周年】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他在茨坪同江西省委负责人交谈时说:“井冈山道路的探索是中国革命最关键的一步。”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别无选择,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的入口,也是创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入口。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王朝的腐败没落,使中国几近亡国灭种,这就提出了通过革命改变命运的要求,提出了如何救亡图存、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使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从封建王朝内部发起的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革新改良最后都失败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那样的旧式农民革命也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却让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买办势力篡夺了,使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甚一日。在各种革命和改良都失败的背景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成了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革命者的共识和必然选择。当时,连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等都转变立场,主张以俄为师。

俄国人的路是什么路?就是组织无产阶级的政党,发动工人起义,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设一个工农劳动群众当家作主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之前的巴黎公社,也是城市武装暴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里讲的无产阶级革命,基本就是这个模式。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层,也认可这样一条被俄国人的革命实践证明是可以走向成功的路,包括毛主席在内,最先都是在城市组织工人运动。建党后,他回湖南担任书记,在组织安源和长沙工人运动是非常出色的,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受到陈独秀的大力表扬,还被选为一共5人的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局秘书和中央组织部部长,成为党内排在总书记陈独秀之后第二位的主要领导者。为什么大家都热衷于城市革命?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观点,只有在城市,才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才有可能接受马克思主义组织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革命。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工人数量少得可怜,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中国近4亿5千万人口中,只有200万工人,农民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几乎漫山遍野都是,而且他们处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受着极其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苦农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迫切要求改变现状,迫切要求革命的主力军在哪里?在农村,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不把广大的贫苦农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不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不解决农民耕者有其田的问题,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而革命的武装斗争,也主要是农民的武装斗争。 [1] 这样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中没讲过,在俄国的革命道路中也是没有的,但这恰恰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实际。

毛主席在上井冈山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已经提出自己的深刻见解。在毛选四卷中,大革命时期只选了两篇文章,是毛选的开篇之作,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开篇之作,一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篇是《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讲的就是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因此与总书记陈独秀渐行渐远。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如果说,开始只是想让革命力量存活保留下来的需要,因为城市的敌人力量强大,必须离他们远一点才能安全一些。再后来却是基于对中国革命实际的深刻认识和抉择,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自觉地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由此探索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最后通过走这条道路赢得了革命胜利。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也如科学研究发明一样,有时即使成功了也会被人误解、曲解。毛主席早期在党内所受到的排斥和打击,主要也是因为在如何入口这个根本问题上与领导层主流不一致,起源于政治见解和路线不同,不是起源于个人恩怨,大家都认为自己坚持的是能够通往最后胜利的路。所以,往往是毛主席领导打了胜仗、创立了家业也得不到认可。在井冈山不到一年就割据7200平方公里,在赣南闽西不到3年时间,胜利领导指挥了3次反“围剿”作战,打下了5万多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再往后全盛时期是8.4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是台湾省的两倍多,台湾才3.6万平方公里。即使取得这样的胜利也是受排斥的。井冈山时期的两次失败,还有在瑞金中央根据地最后失败,都是排斥了毛泽东领导的结果,一直到遵义会议、到延安后、到抗战时期才逐渐在全党统一了思想,到抗战时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思想和路线就比较统一和成熟了。

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不了解这些背景,就不能理解创建井冈山革命道路的艰难和伟大意义,也不能深刻理解中国革命战争完全不同的特点,也不能很好地领会由此而创立的独具特色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

那么,毛主席开创的井冈山道路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现在大家讲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一般都概括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简单概括这样说是可以的,但要准确理解这条道路,有些基本要素是不能丢的。比较完整的表述应当是: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这其中的要害和前提,是依靠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因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并不是我们用农村包围敌人的城市,而是我们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因为我们的力量非常弱小,一定要到最易于生存发展的地方才能活下来。那什么地方能够生存发展呢?就是必须选择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他们看不上顾不上的地方,就是我们最容易生存下来求得发展的地方,才有可能迅速发展起来,因为敌人在这些地方力量薄弱,我们才能星火燎原。基于这样的原则,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我们选择的是农村,在平原和山区之间我们选择的是山区,因为在农村和山区那样的地方,敌人的力量薄弱,敌人要打掉我们很困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中心地带和边远地带之间,我们选择的是边界,各省军阀只管自己的那一段,我们在省与省的边界他们可以不管,也不好管,跑到另一边他们就不能管了。就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处在湘赣边界,湖南的敌人打到边上,江西的敌人不管,江西的敌人打到边上,湖南的敌人不管,是三不管的地方。敌人即便上山了,我们一钻山,他也没有办法。所以,革命根据地都是在这样的地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叫湘赣边界割据,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主要是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长征到陕北后叫陕甘宁边区等,还有湘鄂赣、鄂豫皖、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所有革命根据地都是这样的名字,就是体现这样的特点,都是在农村、山区、省与省的边界。

即使在农村、山区、边界也不是任你发展。因为敌人不会坐视不管,一定要来消灭你。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首先要解决的是不被敌人消灭的问题。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基本作战方式的特点,是什么?毛主席说,就是“围剿”和反“围剿”。敌人不允许革命力量存在,要通过反革命的“围剿”来消灭我们,革命力量要想生存发展,要通过反“围剿”的胜利才能实现。这与俄国革命的城市工人暴动与反革命势力镇压暴动不是一回事,与攻城掠地的北伐战争也不是一回事,战争特点和对抗方式都不一样。

这样一来,在我们自己内部,也就面临着思想认识和军事路线的严重分歧。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还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城市组织城市暴动,只需要在农村搞出点动静和影响来配合城市。是不断巩固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并环绕这个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呢?还是敌人来了就跑,去走州过府,乘机占领州县,不要根据地?(谭震林说)当时有这样的思想,好像只有占领几个城市,才能说工作打开了局面,有了起色,如果没有占领几个城市,那么工作就不能说有什么起色。党内领导层也有些人认为,毛主席在罗霄山脉建立革命根据地是保守观念,完全代表落后的农民意识,因为这种方式在俄国革命中没有。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还有后来在瑞金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往往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党内军内一些领导同志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动不动就要丢掉革命根据地,到最后就是彻底丢掉打下的家业,来了个长征大转移,一直从南方跑到了大西北。

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证明,用武装力量在农村打下基础,建立并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农村不断积蓄起革命力量,等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城市。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的力量还很弱小,根本做不到农村包围城市。到抗战后期,我们在敌后进行战略反攻,曾经包围并夺取了一些小城市,只有到解放战争后期,人民革命力量、人民解放军才不光包围了小城市,还包围了大城市并夺取之。

在革命战争前期,夺取大城市是不可想象的,尽管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都占领了大城市,彭德怀也曾率领红军打下过长沙,但几天后就撤出或让敌人打出来了。在中国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基本是前两句话:依托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农村包围城市是后来的事,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是敌人包围我们,“围剿”我们。我们的革命力量是在不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在农村发展壮大后,再去夺取城市和全国胜利的。

毛主席开创的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我们用革命前辈的评价来说吧。毛主席上井冈山后,攻占的第一个县城是茶陵,任命的第一个县级政权的工农兵政府主席,就是后来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谭震林。他在评价井冈山道路时说:井冈山斗争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的新篇章。在毛主席领导下,井冈山所开辟的道路,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道路,也是全世界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人民革命斗争胜利的道路。他非常明确地讲了这条道路的中国意义和世界意义。

还有一位老革命家贺敏学,毛主席上井冈山前他曾任中共永新县的县委书记,后来到袁文才、王佐部队改编的二团担任党委书记,在敌人来“会剿”井冈山时,红军组织黄洋界保卫战,是他想起还有一门正在修理的迫击炮,并把炮和炮弹搬到哨口,才有了“黄洋界上炮声轰,报道敌军宵遁”。他与毛主席还有一个特殊关系,他是贺子珍的哥哥,建国后最高任职是福建省副省长。他在回忆历史时说 [2] :毛主席当时对井冈山的评价很高,说井冈山的红旗是世界的革命红旗,始终是不会倒的,井冈山的旗帜在全国、全世界政治上有着重大意义。

应当说,这种对井冈山道路、井冈山旗帜的认识是准确的。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毛主席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进入空前低潮之时,毛主席在井冈山竖起的旗帜,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榜样,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航向,尽管对怎样继续革命思想认识还不统一,但大家在生死存亡的斗争体会到这是个能够生存发展的好榜样,开始学习井冈山的经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3] ,全国的革命根据地真的很快就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共计约40万平方公里,3000多万人口。创建湘鄂西根据地的贺龙元帅曾说:湘鄂西接受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加强了党对部队的领导,从而使湘鄂西红军面貌焕然一新。说明什么?说明体现真理和规律的东西,符合中国实际的东西,一定是管用和有效的。

对于世界革命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给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带来了希望,提供了借鉴,毛泽东军事思想也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法宝。讲几个现在还活跃在世界政坛的例子:现任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就是一例,当年,他曾跟一位新华社记者要250本英文版毛选,但只给他找到了5本,他就带着这5本毛选和26个志同道合者,一起进入深山打游击,几年后农村包围城市,1984年夺取政权建立了乌干达共和国。今年(2023年)5月,具有传奇色彩的厄立特里亚总统伊萨亚斯访华,受到我们的隆重欢迎和接待,他是196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毕业后带着一部《毛选》回到非洲,通过农村包围城市,胜利地进行反“围剿”作战等,1993年夺取政权成为总统。还有卢旺达现任总统卡加梅,也是带着一部《毛选》打天下治天下,把一个血腥小国变成了非洲明珠。刚刚来参加杭州亚运会并访华(2023年9月)的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是尼泊尔毛主义共产党的领导人,1996年拿着两条破枪走进深山老林,搞农村包围城市,用10来年时间就推翻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这样的正确道路和战略思想,对其他领域的事业也有重要指引作用。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在艰难创业中发展起来的中国企业,在最初创业奋斗时也是借鉴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打开大门后,外国电信技术设备迅速占领了中国的大中城市和国家基础电信网络,中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怎么办,他们就是农村包围城市,先将自己的产品在县乡扎根,迅速地积累技术和资金发展起来后,再向省级城市和国家通信网络进攻,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华为占领世界市场也是用这样的思路,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开始的,用这样的思路和战略取得了当今中国人所共知的伟大胜利。任正非在部队期间就是学毛著标兵,他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说:我的导师是毛泽东。他说,华为在创业阶段谈不上有公认的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就是公司的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专门为弱者提供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华为20年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幕惊心动魄的弱者转变为强者、以弱胜强的传奇历史剧。任正非研究最深的是《毛泽东选集》,一有功夫,他就在琢磨如何把毛泽东的兵法变为华为的战略。仔细研究一下华为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他的市场战略、客户政策、竞争策略及内部管理等,无不深深打上毛泽东思想的烙印。任正非的内部讲课和宣传资料,字里行间都跳动着战争术语,非常有说服力,让人非常震撼、振奋。

井冈山道路为什么如此神奇?因为它是符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实际的正确道路,反映了落后国家和被压迫者革命成功的规律,是以弱胜强的法宝。从一般的事业人生意义上讲,它反映了新生的弱小的力量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壮大的根本规律和根本战略,是以弱变强的法宝,是弱者战胜强者的思想武器、谋略武器。因而,具有极其伟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指导意义。

注释:

[1]《回忆井冈山斗争时期》19页。谭震林文章。

[2]《井冈山斗争口述史》上,199页。

[3]《神奇的井冈山》75-77页。

【本文选自作者在军博讲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井冈山斗争部分】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23-12-15/8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