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笔改定《祝上海解放》
吴海勇
1949年,是中华民族根本扭转百年屈辱没落命运的历史转折之年。经过13天的鏖战,解放军突入上海市区;在中共上海党组织及其领导的广大革命群众协助下,又经过5月25日至27日这三天最后的奋战,使远东第一大都会终于回到人民的怀抱。上海的解放,引起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欢呼。5月29日,毛泽东拿到新送来的新华社社论文稿,从头至尾仔细审阅修改,当天发出。翌日,题为《祝上海解放》的新华社社论在《人民日报》刊载,5月31日在上海《解放日报》头版转发,后收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的“改稿”篇目。细读毛泽东这篇审改稿的复制件,参考相关革命文献,对于当年上海解放的历史意义应当有更深刻感悟。
《祝上海解放》共由4个自然段组成,全篇1800余字。开篇在总括一句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类为上海解放而欢呼后,随即展开原因分析:第一,上海是中国的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已经打倒了自己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第二,上海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上海的解放表示中国人民已经确立了民族独立的基础。新华社社论指出,正是“这两种情况,使得上海的解放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对上海解放的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归结起来,上海解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标志。
社论第二段溯及上海的历史与既往,既是对以上两大原因分析的补充说明,同时又是对这座“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城市历史内涵的深度阐发。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冒险家们曾经把上海看成是自己的乐园,在上海制造了种种盗劫、屠杀、侮辱和愚弄中国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上海又是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接下来社论中的这句话很重要,它明确了上海的历史定位:“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大本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长时期间它是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中心。”——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郑重宣告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社论进一步指出,在“白色恐怖迫使中国革命的主力由城市转入乡村以后,上海仍然是中国工人运动、革命文化运动和各民主阶层爱国民主运动的主要堡垒之一”。正因为革命力量在上海不断发展壮大,这既使这座城市无愧于“近代中国的光明的摇篮”的称誉,又使文章顺理成章地得出以下结论:“上海的革命力量和全国的革命相配合,这就造成了上海的解放。”
社论同时关注“上海解放以后”的问题,指出“在上海、南京、杭州、九江、南昌、汉口、西安等枢纽城市解放以后”,“中国在短期间虽然还必须负着战争最后阶段的负担,但是生产建设已经成为一天比一天重要的课题”。社论驳斥“中国革命的敌人”对中国人民“无法管理”上海的恐吓,在正视存在困难的同时,宣示:“上海是一个生产的城市和革命的城市”,“在上海各民主阶层的协力奋斗之下,在全国各民主阶层的协力奋斗之下”,困难是“没有不可以依靠自己而克服的”。
在关注上海解放对全国的意义的同时,社论在最后一段重点阐述了上海解放的世界意义,“上海的解放不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而且是国际和平民主阵营的世界性的胜利”。这既与篇首起句照应,又进而再度表明中国人民对世界的态度。社论详引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的声明,表示外交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的基础之上”,重申“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并将它在中国的武装力量撤回去”。否则,中国人民即视之为“不友善态度”。社论最后总结说,“这些外国政府如果愿意开始从中国事变中吸取教训,那么,它们就应当着手改变它们干涉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采取和中国人民建立友好关系的政策”。
《祝上海解放》实际上开创了新华社社论的新范式。它不注重战况与战果的介绍,而侧重从城市的历史与定位中寻求其解放的意义与国际影响。
《祝上海解放》审改稿共5页,皆是纵行书写、由右向左排列。文稿以蓝色字为主体,另有红、黑两色修改字迹。据《毛泽东年谱》可知,该社论最后一句为毛泽东所加,根据此处修改的字迹与墨色可锁定《祝上海解放》文稿的其他修改内容。据有关统计,毛泽东对此文的修改共8处、136字。然而,细观文稿修改痕迹,其中蕴含了更多的历史信息。
毛泽东修改所用黑笔,较胡乔木涂黑之处明显要淡。循此淡黑笔墨,首先可见题名被黑笔圈删两处。原题名为“庆祝上海解放的伟大胜利”,“庆”字与“的伟大胜利”五字一并删略。胡乔木的原题与庆祝济南解放的社论同一句式,此后撰写的祝贺广州解放的社论也以“庆祝”二字领起题名,而祝贺上海解放的社论经此一改,显得特异标新,尤具毛泽东文字风范。毛泽东在1942年11月6日曾发表《祝十月革命二十五周年》,也是“祝”字体题目。
就社论主体内容而言,毛泽东作较大增写的主要有以下四处。
其一,“在上海、汉口、西安等枢纽城市解放以后”所举的诸城中,于“上海”与“汉口”之间加上“南京、杭州、九江、南昌”四城,解放的城市数量增加,而排序仍以上海领起,并不以城市解放时间排先后,这既彰显了该社论的主题,也折射出上海在领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其二,在“在前进的道路上必然要遇到各种意料之内和意料之外的困难”后,加写了一个长句:“我们决不可轻视这些困难,谁要是轻视这些困难,因而不去采取认真想法克服这些困难的步骤,我们就会要犯极大的错误”,强化预警作用。
其三,在详引李涛将军声明引文后,补充说明了一句:“这个声明是公平合理的”。进一步明确是非判断。
最后,便是文末加写的一句:“这些外国政府如果愿意开始从中国事变中吸取教训”云云,以衔接原稿的结句:“中国人民愿意在上海或在其他任何地方和任何外国人民友好合作,但是若干外国的政府不但过去是而且现在仍然是和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一起反对中国人民,那么,人们之认为这些政府是采取了一种对于中国人民的不友善态度,当然没有什么奇怪。”两相对比,文章一反一正语意更加周全,文章也因为最后的正面表达而愈显义正词严。
另有个别增改之处,主要是为了增强文章的明白晓畅与行文之简洁。
此外,审改稿题目前有一行蓝墨水字批示:“译出发十二时送出”,可见该文系当日发出;首页上侧有蓝墨水横书“1852”,当是该文改定后的字数,这两处字迹应是出自别人之手。文稿还有醒目的红笔痕迹,字号较大,题名前的发电批示上写有“电讯”两个红字,删去的题名,用红笔复圈再加确定;每页上侧还用红笔依次写上“一、”“二、”“三、”“四、”“五、完”,显然是给文稿编页码。从红字对毛泽东最后增补一句的修改(“他们”之“他”改为“它”,以与同句前文所用的代词保持一致)来看,执红笔者还承担着校稿的职责。《祝上海解放》文稿红蓝黑三色笔迹交错其上,凝结着几多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