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戚义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战胜一切敌人的根本法宝

作者:戚义明   来源:人民网  

1.jpg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几万人,很多人看不起这支军队,认为她没有前途。可是,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特别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击了百分之六十的日军和百分之九十的伪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力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人民军队已发展到132万人。人们不禁要问,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什么这么有战斗力?人民军队之所以有力量的奥秘何在?

  翻开毛泽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论述,这些问题的答案非常明确:这支军队与其他军队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她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她的力量来自于人民。

  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能真正实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

  1928年11月,毛泽东在向党中央汇报《井冈山的斗争》时,分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第一条就是这里“有很好的群众”。也就是说,有了人民群众,党领导的军队就能够生存;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军队就有了战斗力。这个道理,军阀不懂,旧军队不懂。但是,那些被红军俘虏了的白军士兵到了红军队伍里后,一下子就明白了。毛泽东向中央报告了这个道理:“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这一道理阐释得更加明确和深刻。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说:“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

  毛泽东清晰地告诉人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一根本宗旨和立场,是人民军队能够有力量能够发展壮大的深厚源泉和不竭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的和唯一的宗旨,决定了人民军队具有许多一切旧军队所没有的本质属性、精神力量和独特优势。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就有了这样一些结论:只有人民军队才能真正实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真正实现内部团结和外部团结;只有人民军队才具有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具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只有人民军队才能够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实行人民战争的一系列战略战术;等等。

  就在阐述这个道理之前,毛泽东用一次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军队的宗旨。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出席了一个普通士兵的追悼会。这个普通士兵就是张思德,中共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听说后,亲自出席中央警备团为张思德举行的追悼会。一个最高统帅为什么要参加一个普通战士的追悼会?正如毛泽东自己在讲演中所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共同目标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讲演中,毛泽东还特别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在这里,毛泽东把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在“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根本目标之下,革命队伍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工作分工不同。从这个角度说,毛泽东出席张思德的追悼会,就不难理解了。毛泽东在这个追悼会上的讲演,就是后来被称为“老三篇”的其中之一《为人民服务》,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毛泽东在讲演中提出:“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既体现了为人民服务者的崇高荣誉,也很好地体现了官兵一致的原则。

  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在内部关系上奉行“官兵一致”。而在旧军队,长官和士兵之间是不平等的、等级森严,长官对士兵随意辱骂甚至施以肉刑。这表面上是一个工作方法上的不同,其实是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本质区别。一切旧军队的剥削阶级属性和雇佣性质,决定了它在内部不可能真正实现官兵一致,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内部团结。而我们的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一根本宗旨,决定了人民军队能够在内部实行官兵一致。在人民军队内部,不管是军长师长,还是普通士兵,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都是革命队伍中的平等一员,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特别是上级要与下级同甘共苦。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人民军队内部才能真正实现官兵一致和内部团结。

  不光是在内部关系上,在处理外部关系方面,由于人民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而能够很好地处理军政关系、军民关系等,真正实现军政一致、军民一致,军政团结、军民团结。

  这些关系,其实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初步确立了。早在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永新县三湾村时,当地一些群众一开始由于不了解工农革命军,大都躲进山里。毛泽东要求各单位立即分头上山喊话,向群众做宣传,群众陆续回村。在红军长征期间也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红军每到一地,一开始时,人民群众对我们的部队不是很了解,认为跟旧军队一样,见了就躲;但后来慢慢从实际行动中,逐渐认识到我们是为穷苦大众服务的,于是开始将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视为自己的队伍,形成了军民一家亲的生动局面。

  可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决定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根本性质上有别于国民党军队等一切旧军队,而成为一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新型人民军队。

  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能真正具有优良品格和作风

  我们的人民军队具有很多优秀的精神、品格,比如说顽强的意志,比如说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如说遵守纪律、自我批评等优良品格,等等。这些精神和品格的具备,从根本上说是由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只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型人民军队才会具备这样的品质。

  辽宁锦州出产苹果。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辽沈战役的人民解放军在长途跋涉、又饥又渴的情况下,在锦州不但不吃老百姓家里的苹果,经过结满苹果的园林时,还静静地绕过果园,连一个“落地果”也不拾。毛泽东听到这个故事后,很感动。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多次提到这个故事。他说:“我们的纪律就建筑在这个自觉性上边。”确实,旧军队也都有一定的纪律,但是一切旧军队的纪律对士兵来说都是一种外在强制,而只有我们人民军队的纪律能够为广大官兵所自觉遵守。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这样的觉悟,这样的宗旨,使得我们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因此,人民军队每到一处,能够做到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是一切旧军队所不具备的。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时,宁可露宿街头,也坚持不入民宅,绝不扰民,在随后的接管工作中,大公无私、有条不紊,把从敌人手里夺回来的人民财产,原封不动还给人民。留在上海的资本家荣毅仁一开始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完全不了解,甚至存有疑虑和畏惧。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时的情形,深深打动了他。他后来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解放军,对照国民党军队真是完全不一样。”对此留下深刻印象的,当然不止荣毅仁一个人。广大人民群众从解放军的纪律严明中看出,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和一切旧军队不同,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后,有人主张,革命胜利了,军队要增加薪水。持这种主张的人举例说,资本家吃饭5个碗,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这不行。很多同志赞成这种意见。但毛泽东就反对,他说:这恰恰是好事。你是5个碗,我们吃酸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就出模范。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艰苦奋斗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毛泽东主动要求自己不评大元帅,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也主动提出不评军衔,其他还有许多高级将领也主动要求低评。但是也有个别将领,觉得自己的军衔评低了,有委屈,闹情绪,甚至还有3天不吃饭的。这反映了部队中部分存在的一种不良情绪,即一部分同志革命意志有些衰退,革命热情有些不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少了。对此,毛泽东多次强调,要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1957年3月18日,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着重提醒党和军队的同志,要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他说:“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在毛泽东看来,只有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旨,只有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民军队才能真正做到不忘本色,才能始终保持优良传统和作风。

  为人民服务的军队才能真正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严酷封锁,毛泽东特别提醒我们党和军队的同志们,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面对国民党的多次“围剿”,人民军队之所以能生存发展,毛泽东认为,其关键就在于有人民的支持。正如毛泽东所总结的:“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人民群众为什么拥护人民军队?因为这支军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因此,人民支持这样的军队。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人民军队才能聚以歼敌、分以隐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这一条,人民军队如同鱼儿离开了水,在敌强我弱形势下,根本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壮大了。

  同样在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敌人一次次进行残酷的扫荡,但是我们的抗日根据地却不断扩大。奥秘在于,我们的军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很多敌后抗日根据地,男女老幼都是八路军、新四军的“耳目”,甚至连儿童团都被组织起来为八路军、新四军传递“鸡毛信”,敌人一来,我们很快就能知道。可以说,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根本就不可能坚持下去。只有我们这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的人民军队,才能做到。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蒋介石也认识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重要性。他也提出要搞游击战、建立根据地,还在湖南衡山举办了训练班,邀请叶剑英等中共将领到训练班上讲课。从1939年2月到1940年3月,我党共派出叶剑英等30余名工作人员,帮助国民党举办了3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培训抗日游击干部3000多人。但是,共产党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国民党军队却根本学不来。为什么?根本原因是这一战略战术要依赖于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等原则的施行,而这恰恰是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性质的重要体现,国民党军队根本无法做到。因此,虽然国民党军队也曾在敌后地区留置数十万兵力,但他们无法承受日军进攻和艰苦环境的煎熬,到1943年,除少量部队继续坚持外,基本上烟消云散。反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除陕甘宁边区外,还在广阔的敌占区开辟出18块根据地,创造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同时并存,内线外线支撑配合的战略新格局。

  战争的硝烟仿佛已经离我们远去,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军队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不管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到哪一步,毛泽东为人民军队规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不能忘,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不能丢,这是人民军队战胜一切敌人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这支人民军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石。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ls/2018-12-09/53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