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苏联 |
德国﹑日本 |
1923 |
俄共(布)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工业问题》决议。 1923年夏﹐全俄农业和手工业博览会在莫斯科开幕﹐成为内战后国民经济恢复的标志性事件。 |
1923年10月﹐德国萨克森和图林根社会主义革命遭到镇压﹐标志着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等人主张的“世界革命论”失败﹐斯大林所主张的“在一国首先建成社会主义论”更为切合实际。 11月8日﹐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政变。 |
1924 |
1924年2月﹐捷尔任斯基就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 1924年初完成币制改革﹐苏维埃政权第一次有了系统全面﹑切合实际的预算计划。 |
道威斯计划从1924年8月30日开始实施﹐德国经济由此较快复苏。 |
1925 |
1925年夏﹐斯大林在与斯维尔德洛夫大学学员谈话时断言﹐尽管会遇到严重困难﹐但苏联仍然能够在资本主义包围条件下不依靠外来贷款发展大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现工业化为全党全国当前中心工作。 |
1925年秋﹐希特勒出版《我的奋斗》第一卷。在第一卷和翌年完成的第二卷中﹐希特勒明确声称将苏维埃俄罗斯作为侵略掠夺和种族灭绝的主要对象﹕“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努力消灭我国人口和我国面积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我们国家社会党人……要继承我们在六百年以前中断了的事业。我们要中止日耳曼人不断向南和向西的移动﹐而把我们的目光转向东方的土地。今天我们来谈欧洲的土地﹐我们指的首先只能是俄国和它的藩国。” |
1926 |
1926年1月﹐斯大林发表〈论列宁主义问题〉﹐首次系统陈述“在一国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理论﹐为苏联工业化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 |
希特勒完成《我的奋斗》第二卷。纳粹党员人数从1925年底的2.7万人上升到4.9万人。 |
1927 |
1927年12月﹐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在一国首先建设社会主义”理论。 |
纳粹党员人数上升到7.2万人。 日本首相田中义一提出〈田中奏折〉﹐企图征服整个东亚﹑中亚﹑北亚的野心暴露无遗。 |
1928 |
1928年10月﹐苏联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当年苏联工业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从1913年的2.6%提高到4.7%。 |
纳粹党员人数上升到10.8万人。 |
1929 |
1929年4月﹐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
杨格计划于1929年6月制定。 华尔街金融危机迅速波及高度依赖美国资本和对外贸易的德国经济。
纳粹党员人数上升到17.8万人。 |
1930 |
鉴于国际局势恶化﹐联共(布)中央决定追加钢铁和有色金属﹑拖拉机﹑汽车﹑农机等部门的生产任务和建设项目﹐相应增加对重工业的投资。 进出口额达到73亿卢布。 |
海牙会议通过杨格计划﹐削减德国赔款﹐废除协约国对德国的直接经济财政控制﹐协约国继续对德国提供贷款13亿马克﹐从德国莱茵区撤走占领军。 在1930年9月14日选举中﹐纳粹党跃居德国国会第二大党。 |
1931 |
|
金融危机深化﹐达姆斯达特银行于7月13日倒闭﹐致使德国政府命令全国银行暂时停业。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
1932 |
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其中重工业完成127.6%﹐机器制造业完成157%﹐大工业(标准工业)总产值达343亿卢布(1926/1927年价格)﹐比1928年增加1.2倍﹐国民收入增加82%﹐职工年均工资增加一倍多。 |
1932年7月﹐洛桑会议实际宣布中止德国赔款﹔31日﹐纳粹党成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
1933 |
|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获任德国总理。3月23日﹐德国国会通过《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授予希特勒包括立法﹑缔约﹑修宪等几乎全部独裁权力。 |
1934 |
在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斯大林提出﹐1929~1933年大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矛盾激化﹐资本主义国家酝酿新的世界大战。 斯大林在接见冶金工作者代表团时提出“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
9月﹐苏联加入国联。 |
1934年7月﹐纳粹党卫队在奥地利发动政变﹐刺杀奥地利总理陶尔斐斯。8月﹐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接管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并要求全军对其个人宣誓效忠。 德国开始扩军备战﹐Wehrwirtschaft(战争经济)一词亦随之出现。 |
1935 |
苏联先后与英﹑法﹑捷修好﹐7月13日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 德国占苏联进口总额比重从1932年的46.5%下降到9%﹐英国跃居苏联最大进口来源地。 |
1935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突破凡尔赛和约的军事限制﹐实行普遍兵役制。 鲁登道夫将军出版《总体战》一书。 |
1936 |
3月﹐斯大林接见美国霍华德报系报业联合公司总经理罗易‧霍华德时提出﹐美国的民主同苏维埃制度可以和平共处和竞赛。 11月﹐全苏苏维埃第八次代表大会宣布基本建成社会主义。 |
1936年3月﹐德军进军莱茵区。5月﹐意大利军队占领阿比西尼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7月﹐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 |
1937 |
第二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整个基本建设计划超额完成14.6%(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比1932年增加1.2倍﹐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工业的区域分布结构明显改善﹐东部地区现代工业从无到有﹐取得长足发展。机器设备自给率从1913年56.4%提高到99.1%﹐从工业品净进口国转为净出口国(净出口1.9亿卢布)。 |
年初﹐在西班牙助战意军达到15.1万。 3月20日﹐纳粹德国与西班牙叛军签订合作协议﹐整个西班牙内战期间先后有五万德军赴西作战。
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1938 |
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7月末~8月初﹐苏日张鼓峰战役。 |
3月﹐德奥合并。9月﹐英法与德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强迫捷克割让苏台德区。 |
1939 |
3月﹐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正在逼近的经济危机及其引起世界大战的危险性。大会提出﹐今后基本经济任务是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超欧洲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美国。 5~9月﹐苏日诺门坎战役(哈勒欣河战役)﹐双方投入兵力达到20万。 |
3月﹐德国并吞捷克﹔西班牙叛军攻陷马德里﹐建立法西斯政权。 9月1日﹐德军大举进攻波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 |
1940 |
国民收入达1283亿卢布(按1926/1927年价格计算)﹐比1913年增加5.1倍。全部工业总产值比1937年增长45%﹐其中国防工业增长1.8倍﹐年均增长39%。 |
4月﹐德军发动“威塞演习”战役﹐占领丹麦﹑挪威两国。5月﹐发动西线进攻。6月﹐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政府乞和。 |
1941 |
1938~1941年6月﹐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卢布﹐且投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东部﹐为未来的战争奠定了后方工业基础。 |
6月22日﹐德军全面进攻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