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揭秘香港乱局背后的“民主黑金”

作者:   来源:海外网  

        几个月来,在极端暴力分子的冲击下,以法治蜚声世界的香港成为了“混乱之城”。这些暴力分子背后,始终有一条长长的引线,连着躲在在暗处的西方反华势力。其中,多次出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的身影。

揭秘香港乱局背后的“民主黑金”

几个月来,在极端暴力分子的冲击下,以法治蜚声世界的香港成为了“混乱之城”。

这些暴力分子背后,始终有一条长长的引线,连着躲在在暗处的西方反华势力。他们不但台面上摇旗助阵、说三道四,而且私底下出钱出力、出谋划策。而这其中,就多次出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的身影。

要说清NED的来龙去脉,得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说起。

对美国历史稍有了解的朋友们一定知道,CIA是美国通过阴谋手段搅乱别国局势的急先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CIA将原先系统内部负责颠覆别国政权的部门包装成非政府组织(NGO)。

从表面上看,这些NGO与美国政府并无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就是CIA换了一件马甲而已。

在这样的背景下,NED于1983年成立,他们对自己工作的任务和目的从不讳言。

1991年,NED创始人艾伦·韦恩斯坦就曾在一次采访中对华盛顿邮报记者说道:“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25年前CIA所做。”

一位NED的领导人曾把颠覆活动归为三大类:一是虚假宣传或反政府亲西方的宣传活动;二是利用秘密关系和经费影响他国政局的政治活动;三是制造经济混乱。

这三大类活动,在本次暴力乱港运动中可谓无一缺席。

先看收买新闻界人士,控制宣传工具。

此前,港台腔揭露过一些典型的谣言。这些谣言很多都是由香港媒体《苹果日报》制造,其创办人正是屡次被揭向反中乱港政党及人士输送政治黑金的黎智英。而据俄罗斯媒体调查,黎智英曾经多次接受NED的资助。

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黎智英旗下的媒体总是以谣言攻击香港特区政府和警察,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用虚假宣传为颠覆工作做准备。

今年7月份,黎智英还在《纽约时报》上刊文,发布反中言论,甚至还给美国人支招对付中国!黎智英对西方社会呼吁,不应把针对中国的目标放眼在贸易上,西方与中国真正的战场是“价值观”。

 1.jpg

7月9日,黎智英在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上演讲,宣称香港是在为美国而战。

 2.jpg

李柱铭(左二)、麦燕廷(左三)、李卓仁(右二)、罗冠聪(右一)等乱港分子5月14日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作煽动性极强的演讲。

再看利用秘密资金影响他国政局。

搞清黎智英是NED在前台的代理人这一身份之后,就会发现,NED在香港的一些资助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过去三年,黎智英向9个反对派政治组织及14名人士提供了4080万元的政治黑金。包含黎本人的还有另三人:陈日君、陈方安生及李柱铭等,长期收受黎智英的资助,过去三年总计980万元。

3.jpg

而此次反修例的急先锋“香港人权监察”,则自1995年开始接受NED拨款,多年来合共达1500多万元。

据爆料,与警察对抗的暴徒,也都直接收受“政治黑金”。此前,一段录音对话显示,疑似中间人回答“搵兄弟做嘢”的金额,证实暴徒行为背后有人煽动及控制。

4.jpg

该中间人透露,站在冲击警方防线、围堵警总及闯入立法会前线,对警察及建筑物掷砖及鸡蛋的人可以获得3000元,而后勤挖砖的则有500元,工作时间为24小时。该人士更透露,收钱的会是“兄弟”,所谓“兄弟”即是本身认识,不熟的外人则没有。

事实上,不只是此次反修例风波,从1994年至今,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持续对在港活动进行资助,而且很多时候是打着“人权”的旗号。

仅仅从其官网上公开的数据来统计,NED历年资助在港项目的金额高达1064万美元。

最后是制造经济混乱。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率是其经济稳定的重要一环。做空港币从而搅乱香港经济也是这次NED所采取的手段之一。

NED关系密切的前白宫首席战略师、总统高级顾问史蒂夫·班农本次频频针对香港局势发声。

他的好友美国知名对冲基金经理人凯尔·巴斯早在4月份就开始做空港币,并且为了制造市场恐慌,巴斯还对他的投资人说:“香港目前坐在最大的金融定时炸弹下面。”

5.jpg

班农(左)与巴斯(右)

随着暴力活动的愈演愈烈,港币出现了下跌。NED在制造香港经济混乱的同时,还让华尔街投机客收获了巨大的利益。

综上所述,NED这般花样百出,无非是想把香港搞乱,把香港变成中国的一个麻烦,进而牵制或者遏制中国的发展。

然而,他们似乎忘了,香港是中国的香港,绝不容许任何外部势力插手香港事务,更不容许任何外国势力搞乱香港。

这次香港乱局,也让我们看清了以“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为代表的一些西方NGO究竟是个什么货色。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zz/2019-10-14/5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