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江涌:国际资本会大量涌入中国吗

作者:江  涌   来源:环球时报  

国际资本会大量涌入中国吗

  

江涌:国际资本会大量涌入中国吗

在新冠疫情袭来之前,由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四大流动汇聚而成的全球化滚滚洪流,业已出现日趋严重的去全球化趋势。作为全球化旗手的美国,竟然掀起“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声浪,世界经济风险在华盛顿发起的贸易战与退群潮中不断增加,国际资本亦如惊弓之鸟。

疫情之前,“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总钥匙”等名言耳熟能详。但是,新冠袭来,世界经济乃至国际格局正由发展与安全这两大力量牵制的趋势愈发明显。发展欢迎全球化、顺应全球化并促进全球化,安全则反其道而行,逆全球化、去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疫情更加凸显安全的重要。安全如果是1,发展就是在1后不断加0,若失去了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

疫情是一场危机,是人的安全危机,也是国家安全危机。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分种族、肤色、语言、宗教和国界。疫情显示,战疫主体是国家,由国家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奋起抗击。但是,各个国家此前依照全球化国际分工,将产品(包括防疫物资)配置到成本低的偏远地区生产,而后长距离运输供给;同样出于降低成本考虑,政府尽可能减少物资储备,诸多企业甚至实行零库存。如此,疫情突袭,缺乏物资储备,也无力及时拿到救急物资,于是抗疫初期大多都乱成一团。

有鉴这样的深刻教训,此前的“全球化发展”很可能被今后的“民族化安全”所取代,民族资本会重于跨国资本。重要防疫物资、日常生活必需品及其他关乎国家安全与人的安全的产品,会纷纷依靠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就近生产就近消费。当然,如果一个问题被安全化,那么它就超越所有问题而成为优先目标。从经济视角来看,就是不计成本,不惜代价。显然,原本一身轻装的国际资本要在民族化、安全化的约束下负重前行。若果真如此,在全球化下形成的国际分工概念与规则将被格式化。

世界经济列车不止有了发展油门,更有了安全刹车,未来似乎可以更好、更平稳地运行,但不幸的是,全球化轨道出了问题。全球化的趋势性与周期性之争又被显露出来,经济史学家所论证的周期性比趋势性更有说服力,想必会得到广泛关注,而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一边倒地认定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趋势性。此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或称金融资本全球化,正在按下暂停键,抑或就此终结。新一轮全球化如何重启?怎样运行?又将有什么特征?近乎都是未定之数。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资本何去何从?

资金全球大流转,尤其是金融资本国际扩张,是此轮全球化的最显著特征和最积极动力。疫情冲击下,粮食危机、通货膨胀、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次生灾害会频繁发生,这会加剧放大疫情的冲击力。危机之下,避险胜过趋利。作为疫情“震中”的欧美,会失去昔日国际资本安全岛的角色。中国因为率先控制住疫情,外加此前中国在经济金融领域一系列扩大与深化开放的措施,会使很多人认为,中国无疑会吸引大量国际资本。

然而,问题不会如此线性,国际资本是否会涌向中国,还要综合中国潜在的险与蕴藏的利。就目前来看,资本涌向中国的凶猛态势还没有发生。人民币没有出现明显的升值势头,相反还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因为美国经济告急,企业告急,纷纷赎回海外投资,换回美元,以解燃眉之需。

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尚有诸多不确定性:中国的疫情能不能根本好转,有没有可能出现二次暴发?美西方还有其他国家对中国所谓“隐瞒疫情”的“索赔追责”将如何演变?中国还有多大的经济潜力,特别是外向型经济下还有多大的出口潜力?在疫情暴发之前,美西方一面再工业化,一面努力使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脱钩,未来这两个方向的努力想必还会持续并加码。中国多年来一直欢迎能够提高国家生产力的长期投资,不欢迎短期投机热钱,由疫情冲击而导致的系列大危机之下,全球严重过剩的则是热钱……以上种种,均是国际资本涌向中国的顾忌。

目前中国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近似。倘若任由国际资本涌入而大水漫灌,中国相关资产价格会大幅度提升,经济泡沫化增长速度会加快,由此带来一时的经济红利与荣景。国际金融资本从来都是双刃剑,如果你能驾驭、能消化,负面效应就会少一点;倘若不能,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际上都做不到,等待的结果就是危机,一地鸡毛。所以,对可能涌来的国际投机资本,中国要慎之又慎!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20-04-23/62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