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美国国债庞大(即美国政府债务庞大)及我国购买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常是我国经济热门话题之一。最近一年,欧洲债务危机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其实,不管这几年常谈论的美国国债庞大,以及引发欧洲经济、社会危机的欧债危机,都表明包括美、欧在内的西方国家财政赤字频现,政府债务巨大并引发危机。
被资产阶级控制的资本主义的媒体力图向全世界民众散布这样一种印象,只有实施希腊、意大利等国的经过欧盟同意和支持的紧缩计划,才会消除欧债危机,才会使欧洲各国经济形势好转。但是,资本主义欧洲的所谓解救欧债危机的经济政策,必将延缓欧洲经济复苏,并再次加重欧债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的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严重制约的结果。但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和他们豢养的学者,以及资产阶级所控制的媒体,必须要掩盖真相,不能承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资本主义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如承认这点,就意味着要彻底解决包括欧债危机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债务危机,必须是消灭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使资产阶级能剥削劳动大众而致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不能承认真相,只能在掩盖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撒谎。受资产阶级豢养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我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就大谈欧洲的福利是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我国网站上诸如《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 高福利却成危机推手》、《欧债危机:高福利惹的祸?》之类的文章明显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这类谎言。《欧债危机:高福利惹的祸?》的第一段就讲,“有观点认为,欧洲的高福利制度正是欧洲当前危机的“祸首”。联想“教父”柳传志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表示,“在欧洲,过度的福利制度让社会慢慢变成一个养懒人的社会。我不希望这种风气‘传染’给中国””。该文还写道“惰性思想使矛盾激化……人们早已习惯于依赖政府的福利项目,不愿意放弃过于优厚的待遇。结构性失业也是一些国家因几十年来的高福利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很多失业者仗着有社会福利保障,对找工作产生懈怠情绪,甚至放弃寻找,转而安心地或主动地接受失业的安排。”因此,作为资产阶级成员的柳传志,及资产阶级学者,把欧债危机归结为社会福利造成,将享受了一些社会福利的欧洲劳动大众作为欧债危机的根源。资产阶级及豢养的文丐,不敢揭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却说饱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劳动大众才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资产阶级的这一谎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是格外流行。
但事实真相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的剥削,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突出。而资产阶级为了缓和这种状态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措施,使资本主义债务积累并最终爆发债务危机。
具体讲,上个世纪30年代危机前,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都宣称自由市场经济有自行调节经济的功效,生产自然产生需求。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鼻祖之一的“萨伊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这种实质鼓吹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观点出发,也就得出让经济自由放任发展,不需要国家进行经济干预的结论。但是,隔几年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的历史,特别是极严重的30年代危机,证明了这宣扬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论调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30年代危机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生产大量过剩,美国倒牛奶,烧粮食以消除农产品过剩;美国在危机中毁掉了92座高炉,只有44座进行生产以使钢铁生产不过剩。生产大量过剩必然要大量裁减工人。30年代危机时,仅约1·2亿人口的美国,有1500万失业工人,还有几百万半失业的工人。经济过剩危机证明,美化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自行调节经济,生产自然产生需求的说法是一派胡言。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破产,随之出现了实施国家经济干预的罗斯福“新政”, 以及鼓吹加强国家经济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宣扬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凯恩斯则相对现实客观,他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他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有不少缺陷,如大量工人失业,并产生经济危机等。而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他认为是“有效需求” 不足。
凯恩斯比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信奉者客观、进步,但其将资本主义缺陷原因仅 归咎于“有效需求” 不足,而不是从事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使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仍停留于表面现象,未找出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 不足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的剥削,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突出,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盲目性,才是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 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必须消灭产生资产阶级剥削和自发、盲目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
凯恩斯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其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的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去寻找内在矛盾,不可能得出消灭资本主义的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来消灭资本主义“有效需求” 不足的结论。凯恩斯企图用技术措施解决“有效需求” 不足。他认为鼓励投资,鼓励消费就能刺激“有效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缺陷(我国近20年来的刺激需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沿用了凯恩斯的这一思路)。
凯恩斯认为,鼓励投资、消费以刺激“有效需求”, 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才能实现。他“认为,只要政府进行大量投资……都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创造财富,从而可以提高‘有效需求’,摆脱危机”( 樊亢《资本主义兴衰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248页)
凯恩斯要求“政府进行大量投资”, 他认为政府投资资金应来自赤字财政而不应是来自增税。因此,为避免资本主义过剩危机,由“政府进行大量投资” 而实行赤字财政的经济理论,实际上就抛弃了过去资产阶级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传统观念,其实施必然使资本主义各国债务增多并发展为债务危机。反过来说,正是产生资本主义过剩危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债务危机的根源。
政府投资资金应来自赤字财政而不应是来自增税,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增税虽可以使“政府进行大量投资”,但增多少税就会相应减少了资本家多少利润,使资本家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即政府增加投资数与资本家减少的投资数差不多,最后造成社会总投资并未增加,不能增加社会的投资需求。而不增税时增加政府投资(即增加政府开支),会在不减少资本家投资数的情况下增加政府投资,从而使社会总投资增加,增加社会的投资需求。
实行赤字财政后赤字的弥补,“凯恩斯主张采用增发钞票和大举借债的办法来解决”(《资本主义兴衰史》笫249页),即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方法来解决。2008年危机期间,有些人说,危机是因为美国负债太多。我认为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而必然产生的资本主义过剩危机,迫使西方各国负债太多,政府负债多,家庭负债也多。资本主义企图用国债和家庭的包括房贷在内的各种消费贷款(这些消费贷款形成家庭负债),来刺激社会需求,缓解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因此,西方国家债务危机和家庭债务危机(据何秉孟研究员讲,“从1971年到2007年的26年间,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激增至2.5万亿美元,增加了近20倍。这还不包含高达11.5万亿美元的住房负债,如将两者相加,总共负债14万亿美元,比美国一年的GDP还要多”。 即美国家庭债务超过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这家庭债务危机使许多家庭资不抵债而破产,并使近年每年有约百万户美国家庭因不能还房贷而被赶出住房)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产生的过剩危机要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资本主义的庞大军费和战争费用,也是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重要原因。例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当天发布2011年年鉴,估算美国2010年军费开支为698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43%”。而到去年为止,美国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局部战争的总花费就达1万1千亿美元。当然,在凯恩斯看来,军费和战争费用也是剌激需求的措施之一。凯恩斯说,“从事战争,乃是政治家认为大量举债支出之唯一正当用途”。(《资本主义兴衰史》笫249页)而这又表现出凯恩斯主义的侵略性。
另外,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官员勾结所产生严重腐败也是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重要原因。例如,媒体报道,2012年“ 1月8日 ,英国国家审计署对70份报告进行审查后发现,过去两年以来,由于政府公务员缺乏与私人企业谈判的技巧,造成政府白白浪费310亿英镑。……国防部成浪费大户 财政监管部门发现,英国国防部浪费也非常严重,他们与私人企业签署的合同存在不少缺陷”。“政府白白浪费310亿英镑”,仅仅是“对70份报告进行审查后”的不完全统计,官商勾结造成的“政府白白浪费”(而英国国家审计署却把这官商勾结的腐败掩饰成“由于政府公务员缺乏与私人企业谈判的技巧,造成政府白白浪费”)应远不止“310亿英镑”。英国的腐败使政府仅两年就有几百亿英镑的损失,这也为英国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做出了“贡献”。
当然, 不仅英国有大量腐败, 其它西方国家也广泛存在腐败.2007年媒体以《审计机构披露切尼前公司鲸吞27亿伊拉克重建资金》报道,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政府支付的伊拉克战争和重建援助经费已累计超过3500亿美元。美国三大审计机构负责人15日在国会众议院作证时披露,在已审计的570亿美元中,约100亿美元被美国政府浪费了。审计机关预计,在尚未审计的3000亿美元中,将会查出更庞大的浪费金额。……审计机构发现,因合同要价过高和开支无凭证而浪费的100亿美元中,仅石油服务业巨头哈利伯顿公司一家承包商就吞掉了27亿多美元。该公司前总裁正是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这大量的腐败推高着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 加剧西方的债务危机。
我们再回头看西方的国家干预。在实践中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在理论上阐述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以及战后几十年的西方更广泛的国家经济干预,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段时间后的必然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间矛盾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在保存资本主义私有制情况下对其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局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相比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更现实、更进步。这也是战后至1970年代初的近30年里,西方经历了资本主义史上发展最快一段时间的重要原因。
鼓吹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经济无病(或宣称市场自身的“自行调节”能治经济病)。而凯恩斯相对的客观、进步,在于他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有病,并企图用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来治病,但他的治疗法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标治疗法,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消灭产生资产阶级剥削和自发、盲目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才能去除这病根。所以凯恩斯的治标治疗法虽有时能稍微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剩的“病症”,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剩的“病症” ,并且产生了严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债务剧增等副作用“病症” 。这种情况在各经济书籍或媒体报道中都有记载。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基本上奉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即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采用增加政府财政开支,减少税收和降低利率等办法来刺激经济……这些措施,在缓和经济危机,刺激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造成较长时期以来连年出现的财政赤字,债台高筑……由于财政赤字连年发生,美国政府不得不举债度日。”(《世界经济年鉴198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12、613页)“2005年1月前总统布什连任时,国债为7·6万亿美元,奥巴马上任后升至10·6万亿美元,目前已稳稳攀升至14万亿美元之上。”奥巴马上任后债务剧增,主要是他上台时正遇上08年经济危机,为缓解经济危机,奥巴马是将每年财政赤字都推高到上万亿美元。据媒体报道,20 12年1月26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举债总额距15.2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上限” 再“调高1.2万亿美元”, 即将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共债务上限调高到16·4万亿美元,以够今年大选结束前美国联邦政府继续举债用。而这近15.2万亿美元仅是美国联邦政府目前的举债总额,美国州县市政府不少也是债务缠身,去年以来,“美国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13日向法院申请破产”,“ 美国亚拉巴马州杰弗逊县目前也面临破产危机” 等报道就是例证。
“二次大战后以来,英国历届政府惯用赤字财政,人为地刺激经济增长……结果从1946年到1980年的35年中,有30年出现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政府遂大举借债和大量发行货币。”(《世界经济年鉴1981》450、451页)。据2012年“1月25日凌晨消息,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周二公布数据显示,英国公共债务总额在2011年12月达到了1万亿英镑”(但2010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英国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国债状况显示,英国国债的实际数字比此前承认的高出三倍,达到4万亿英镑”。这里,不同资料数据相差太大)。
又如,“多年来,意大利政府一直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世界经济年鉴1981》笫380页)。
再如,“战后以来,西德政府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赤字庞大,特别是1974—1975年经济危机以后,支出年年大量超过收入” (《世界经济年鉴1981》笫351页)。“德国联邦统计署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德国联邦、各州、乡镇政府及法定社会保险机构的债务总额已达2万亿欧元。按人口分摊,每个德国公民负债额约2.5万欧元。债务最大的部分来自联邦政府,每个德国公民要为柏林政府承担1.6万欧元的公共债务”。
2011年7月中华工商时报消息,“据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法国公共债务累计总额高达1.6461万亿欧元,比上一季度增加了549亿欧元,公共债务几乎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4.5%”。
据2011年网上资料“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包括国债、借款和政府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19.15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21.6万日元。”“日本政府在12月24日召开的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2年度预算案。根据该预算案,一般预算的支出为90.33万亿日元(约合7.3万亿元人民币),加上新设的东日本大地震重建费特别预算和养老金国库分担部分,预算支出将达到96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为填补税收的不足,日本将新发国债44.24万亿日元。财政收入中借款所占比率达49%,……日本财务省24日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长期债务余额到2012年度末预计将达到937万亿日元,比本年度末增加3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日本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195%,超过意大利(128.1%)和美国(103.6%),在发达国家中高居首位。”
用赤字财政、增加国债来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造成的经济过剩危机的情况,不仅在二战后到1970年代末盛行,即使1980年代美国的里根政府、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政府,联手在西方掀起抛弃凯恩斯返回市场调节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后,高喊抛弃凯恩斯的西方各国,也常常用凯恩斯的作法来缓解经济过剩危机。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2009~2012这4财政年度里(美国财政年度是跨历年制,从当年10月1日起至下年9月30日止。所以2012财政年度现已过了4个多月),美国财政赤字均超过1万亿美元就是例子(2012年赤字超1·1万亿美元是美官方预计)。经济下跌最严重的2009财年,更达到创纪录的1.41万亿美元,其财政赤字约为GDP的10%,赤字数较2008财年增加近万亿美元。而在西方大国中,国债与GDP比值最大的日本的最近20年的经济史,更是证明资本主义政府把赤字财政、增加国债作为缓解经济过剩危机的主要方法来运用。
日本在战后很热衷于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例如,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第二、政府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先后通过《关于合成树脂工业的育成》、《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第三、政府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
当然,日本政府不是仅仅制订计划,颁布法律和政策,还用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并由此产生财政赤字和国债。“在1965年经济出现衰退后,日本政府于1966财年发行了专门用于公共投资的建设国债以刺激经济。70年代初在石油危机的外部冲击下,采取更加积极的赤字财政以刺激经济。从1975年起到1989年,除了发行建设国债外,年年还发行纯粹用于填补一般政府支出赤字的特例国债。日本财政变得严重依赖国债。”(《财政政策失误与日本经济萧条》)
1980年代,里根、撒切尔夫人在西方掀起尽量多市场调节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要求尽量少采用国家干预。其中内容包括减少财政开支以实现财政平衡乃至财政盈余,以使国债不再增加。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各国也随之紧随美英搞新自由主义“改革”。“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意识形态的主流发生了变化,即从强调政府干预市场的“发展型国家”和凯恩斯主义,向倡导自由放任的保守主义经济学的转变。”(《财政政策失误与日本经济萧条》)
但形势比人强,日本经济低迷时,“倡导自由放任的”日本政府仍不得不实施国家干预,并以增放国债,增加公共投资等形式来制造“需求”, 阻止经济下滑。例如,日本工业生产指数在1991年达到150(以1980年的工业生产为100,即1991年日本工业生产是1980年的150%),1992年工业生产开始下降,1992年为141,1993年为134。“为挽救经济,日本政府在1992-1998 年间通过减税、增加公共投资、购买土地等方式,密集推出财政刺激计划,投入超过GDP 的15%,其中约半数作为公共投资。”1994年工业生产开始缓慢增长,1994年工业生产指数为136,1995年为140。
但在1992年到新世纪,日本在国家干预经济和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市场自发发展中摇摆。当经济趋下降时,日本用赤字财政来加大财政开支,刺激经济增长;当经济稍有起色,又实施减少国家干预、减少财政赤字的政策。也就是说,虽然日本说要坚决实施尽量少的国家经济干预,但经济危机一来,经济一下降,日本只好又用赤字财政等国家经济干预措施来制止经济下降。如前所说,国家干预使日本经济在1994年开始回升,1995、1996年分别达到3%、4.4%的“骄人”增长率。但这几年中日本政府赤字财政的国家干预,使其债务剧增。当时的日本桥本龙太郎政府认为,1995、1996年的经济增长表明日本经济已经较为健康,日本应回复到自由市场经济状况,减少国家干预,1997年起应该把减少财政赤字作为主要任务。为此,除增加消费税等增收措施外,日本还采取了停发国债、减少公共投资的减少财政支出措施。随之个人消费下降和政府公共投资下降,带动企业投资也负增长。虽然新自由主义供给学派鼓吹“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生产自动创造销路”,鼓励资本家放心生产。但资本家面对这种局面,不敢相信供给学派的陈词滥调,而是压缩生产,最终使日本经济也负增长。
1997年日本经济的下降,迫使日本政府1997年底将才实行一年的财政紧缩政策放弃,重新实行加大国家干预的财政扩张政策。在日本政府投入几千亿美圆对经济进行干预,以刺激需求之后,日本国内需求有所增加。1999年、2000年日本经济恢复正增长。但从2000年夏季起,日本工矿业增长速度放缓。2001年2月,日本工业生产与头年同期相比更是下降了2.1%。,日本1999年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98年以来日本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增大财政支出来扩大社会需求的结果。当2000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比1999年有较大下降时,2000年日本经济增速较1999年也就有较大下降。
日本在最近一次经济危机发生时,也未坚守市场调节而政府只当守夜人的陈词滥调,被迫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法。在这次危机发生前,日本经济产业省2008年“4月17日发表的2月工矿业生产指数(2005年为100)确报值为110.2,……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认为,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在该年10月,日本经产省2009年3月“30日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2月份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继续大幅下降,经季节调整后的指数已滑落至68.7(2005年为100),比上月下降9.4%,连续5个月下降。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连续下滑始于去年10月,当月工矿业生产指数为102.3,环比下降3.1%。此后的3个月,该数据跌幅连创历史新高,其中1月份的环比跌幅为10%,首次达到两位数”。
也就是说,2008年2月,日本工业曾达到过超过历史最高点(“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其后几个月工业生产升跌互显,但总趋势是下行(据媒体报道, 如不按月份计算, 而按季度计算, 到9月, 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日本9月份工矿业生产指数上升》),在2008年10月起开始数月工业生产连续下降,而2008年10月的工业生产也为2005年平均值的102.3%。到2009年2月份,日本的工业生产仅为2005年平均值的68.7%,下降了约31.3%。相对一年前的2008年2月的110.2 ,2009年2月的日本工业生产同比下降了近38%。2009年4月的《日本经济可能再次失去十年,股市复苏靠家庭主妇》一文写道:“截至今年2月,一年中日本工业生产锐减38(百分号),跌至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目前已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008年第四季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下滑12(百分号)”
面对工业的下滑,声称坚守市场调节的日本又采用了国家经济干预,实施大规模财政支出刺激需求。为此,日本2009“3月通过的2009财政年度预算因此高达88.5万亿美元(原文如此,但可能应为88.5万亿日元——笔者注),堪称日本历史之最。”2009年4月,又实施新的一轮经济刺激方案,“这轮经济刺激方案总额将不低于150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日本政府日前宣布总额为56.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新方案,堪称日本历史之最。至此,日本累计投入经济刺激总额接近6500亿美元,居发达国家前列。如此大手笔刺激经济,可见日本政府迫切期望发掘经济增长新亮点。……日本新一轮经济刺激方案数额庞大,重点提振国内需求。……日本此前多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4月这一轮刺激计划,也是“ 日本政府在不到8个月时间内推出的第四个刺激计划。”
这也表明,日本承认放任不管的市场经济下需求不振,要用大规模财政支出来“提振国内需求”的“ 刺激计划”。 这也表明,日本也不相信靠市场经济自动调节能制止工业下滑,这时如相信靠市场经济自动调节能制止工业下滑,只能是放任日本工业下滑。在“堪称日本历史之最”的大规模财政支出和“经济刺激总额” 作用下, 日本工业从2009年2月份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为68.7的低点上升。但按年度算,“2009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初步数据为80.5,同比下降22.4%,降幅创下自1953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也就是说, 虽经大规模财政支出来“提振国内需求”,“ 刺激计划”使工业止住了继续下降,但按年度算还是较前一年“下降22.4%”之多,“降幅创下自1953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
因此,2010年日本仍实行大规模财政支出来“提振国内需求”的“ 刺激计划”。日本政府09年12月“25日傍晚经临时内阁会议商讨,确定了2010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据悉,该预算案规模达92.29万亿日元(约合6.88万亿元人民币),比最初估算增加约4.2%,成为历史上最高额的政府预算。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按照政府的方针,新年度预算案中,新发行的国债将控制在44.3万亿日元以内”。即“新年度预算案中”,新发行的国债占“新年度预算”额的45%强,“新年度预算案中,新发行的国债”约为5000亿美元,这又必然大大增加了政府债务,为以后爆发的债务危机积蓄爆发力量。
通过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来“提振国内需求”的“ 刺激计划”,日本工业在2010年有较大增长。“2011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 据日本共同社 1月31日 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31日公布的2010年全年工矿业生产指数初值(2005年为100)为94.0,比上年上升15.9%,近3年来首次回升。以上半年为主推行的环保车购置补贴等经济刺激措施对此数据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日本2010年工业生产较以前最高点的2007年仍差许多(如以2005年为100,2007年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约为107多一点。即2010年日本工业生产较2007年下降约近13%)
因此,不管是奥巴马上任后的四个财政年度(第一个财政年度是小布什时已开始,第四个财政年度则还未结束)年年财政赤字均超过1万亿美元:还是近几年日本新发行的国债占“新年度预算”额的45%以上(日本政府2011年12月“24日通过预算支出达90万亿日元的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其中49%需要借贷以弥补税收不足”。 即预算的近半数需用债务来填充),都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用市场调节下的财政收支平衡来缓解经济过剩危机,必须用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来缓和目前的经济低迷。
2008年经济危机已过去四年了,但美日欧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处于复苏阶段,美国、日本和多数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还恢复到危机前的最高点。这时,对西方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财政紧缩政策,资产阶级控制的媒体极力支持,而劳动大众则通过罢工、示威等形式表示反对。这充分体现了西方国家机关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统治工具的事实,体现了西方国家机关的政策首先要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的事实,体现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的对立性。资本主义的以上性质表现在西方财政紧缩政策的操作上。
2011年 12月12日 ,央视播出芮成钢采访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芮成钢问财政紧缩如何使经济摆脱低迷,吴说,英国政府当前经济政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紧缩以降低赤字,以平衡预算;二是增加企业竞争力,为此将降低企业税率。吴把英国政府当前经济政策说成是经济上必需的政策。
前面已讲, 对资产阶级有利但造成生产过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的根本原因。而几年前英国用5000亿英镑救助资产阶级(其它欧洲国家也类似,2008年10月14日的《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推出近万亿欧元救市方案》报道说,德法西三国救市资金分别为“德国:4700亿欧元……法国:3600亿欧元……西班牙:1000亿欧元”), 并仅两年就官商勾结使国家损失几百亿英镑(即资产阶级和与之勾结官员获利几百亿英镑), 这些都极大推高国家财政赤字和债务,但英国现在却还要通过所谓降低企业税率来使资产阶级获利和加大财政赤字和债务,并通过削减劳动大众福利来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因此, 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的财政紧缩计划, 完全是一个劫贫济富方案。
最近,美国两党谈判“提升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共和党称提升债务上限的同时需要制定大规模减赤计划, ……奥巴马政府接纳了这个建议,但同时要求一并实施增税计划(富人税),以保障财政正常运行。在提升债务上限和减赤的问题上双方达成了共识,但共和党不赞成增税”。即共和党要延续小布什时期的对资本减税政策。而奥巴马竞选时说其上台后要对富人增税, 但2010年12月,奥巴马就与共和党达成包括“企业投资享受税收减免等”在内的、媒体也认为是“‘济富’色彩浓厚的议案”。 现在马上又面临大选,奥巴马也极可能如上次大选那样叫一下对富人增税,以获选举之利,连任后又走2010年12月那样的道路——延续小布什时期的对资本减税的“济富”政策。
同时,“在奥巴马的减赤计划中,包括调整福利项目减少开支5800亿美元”, 即削减福利为主的开支达5800亿美元。 为资产阶级利益进行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花了1万1千亿美元(小布什时期的切尼副总统曾任公司总裁的哈利伯顿公司, 在伊拉克战争发生后,“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从五角大楼承接了近100亿美元的”“合同,包括为驻伊美军提供后勤供应、从科威特进口石油以及为石油设施提供维修服务”。这类使切尼小集团成员获得巨大利益的情况,绝不会仅发生在切尼小集团身上,其它集团的资产阶级成员也能通过各自关系获得利益),2008年小布什用7000亿美元救大资产阶级, 奥巴马上台后又追加巨额救助款,而包括小布什、奥巴马在内的历届政府(包括西方其它国家政府)用财政赤字“提振”需求,目的都是为资产阶级公司的过剩商品、服务寻找销路,是为了资本利益。因此,美国与英国等西方国家一样,为资产阶级利益实施的行动极大推高了财政赤字和债务,却企图用对资本减税和削减劳动者福利的“劫贫济富” 紧缩政策,来削减财政赤字和债务。这充分表现了紧缩财政政策的阶级性。
西方的削减赤字的财政紧缩政策,只有利于占人口极少数的资产阶级成员而不利于广大劳动者,因而必然不利于西方国家经济。英国对资本企业减税,以及美国延续小布什时期的对资本减税,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刺激投资、生产,振兴经济。但西方国家现在是需求不足,并造成生产过剩、设备开工率低,并不是生产不足。所以对资本减税并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不能振兴其经济。另外,西方削减福利开支的财政紧缩的实施,将减少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削弱对商品和服务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也将减少就业和企业销售收入,使经济下滑并减少了税收,这样也难以减小财政赤字(甚至可能增加财政赤字),难以消除债务危机,甚至可能恶化债务危机。
西方各国大肆削减福利,以及包括美日欧的职工实际收入停滞乃至下降(2012年2月1日新华网的名为《日本劳动者去年月均薪资2.6万 为22年来第二低》、2011年1月《通胀率直逼5% 英国人一夜回到6年前》讲,“英国央行因此预计,2011年的实际工资可能不会高于2005年的水平”,这类报道都是证明),加上法德等国分别提高增殖税(见2011年7月6日的《2008年以来欧洲半数国家提高了增值税率》以及《拯救还是被拯救 法国增税减赤新政靴子落下》等)促进了物价提高,都削弱了劳动大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新华网东京2010年2月16日电“日本總務省16日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除去物價變動因素,2009年,日本全國包括單身家庭在內的家庭消費開支平均為25.372萬日元,比上年下降了1.4%。繼2008年下降1.7%后,家庭消費開支再次下滑”。2011年《中国超日本成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个人消费下降 出口低迷》的报道,以及日本《朝日新闻》2012年“1月31日报道:日本总务省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2月每户家庭的平均消费支出为32万7949日元,抛开物价变动等因素较去年同期上涨0.5%,自去年2月以来,时隔10个月首次出现上升趋势”都显示了消费低迷。而媒体多次报道美英等国消费信心下降也表现西方民众消费不振。
2011年8月2日媒体报道,对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达成分阶段提高债限及减赤协议,“惹来美国媒体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明对总统奥巴马口诛笔伐,称奥巴马彻底向共和党“投降”,提出的协议只大幅节支,却不向富人征税增加政府收入,将伤害中产及穷人,阻碍经济复苏。另有经济学家忧虑,现时美国经济增长疲弱、失业率高企,减赤只会进一步打击经济。香港文汇报报道,克鲁明称,协议有节流没开源,大幅节支犹如在伤口上洒盐”。 前述的近20年来日本的每次所谓减小赤字的行动都促成经济低迷的历史,使我们有理由判断,西方这次财政紧缩大幅削减福利开支,极可能加深西方经济的低迷。
具体讲,由于美日欧等国还处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美国、日本和多数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还恢复到危机前的最高点,西方财政紧缩的实施极可能延缓复苏过程,使工业生产恢复到最高点时间推后。
而不少数据都在证明这一点。 2012年1月26日 媒体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前一季度下降0.2%,表明英国三年来距第二次衰退越来越近。英国第四季度制造业产出严重下降,使英国避免大部分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下滑的希望落空”。 从这可看出,包括英国在内大部分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下滑。“自2011年2月结束连续12个月增长后,英国工业生产一直在走下坡路,已经连续9个月下降”。“ 人民网布鲁塞尔2011年12月15日电 欧盟统计局14日发布公告称,10月份欧元区17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1%,欧盟27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则下降0.2%。”而2011年,日本工业生产比2010年还下降3.5%,距2007年工业生产相差更远。这些表明经济下滑的数据,还不能判断如媒体说:“距第二次衰退越来越近”。但它至少也说明西方经济复苏过程格外曲折、不顺利,表明西方经济复苏乏力而漫长,较长时间不能达到下一轮高涨。
前述的经济下滑数据是否在近几个月继续显现并加重,出现西方经济还未走完复苏过程,又堕入下一轮危机的情况,则需拭目以待。如果西方国家继续坚持并加大财政紧缩,则还未走完复苏过程,又堕入下一轮危机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