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日本式衰退与中国式崛起

作者:白益民   来源:红色文化网  

宁要日本式衰退,不要中国式崛起!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瞄准日本财团》电子版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当我们还在为联想收购空壳的IBM大唱复兴赞歌的时候,日本三井早已把能源争夺列入了行动计划,深谋远虑,捷足先登,这是日本财团屡战屡胜的法宝。一个由成熟决策层制定经济谋略进而主导政治的国家似乎比一个由政治主导经济的国家更具有活力。当九一八事变,排日情绪高涨的时候,鲁迅说:“在这排日声中,我敢坚决的向中国的青年进一个忠告,就是:日本人是很有值得我们效法之处的。”七十年过去,言犹在耳。  

   

除非国际汇率市场发生奇迹般的剧烈动荡,否则中国的GDP在2009年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已无悬念。对于奉“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圭臬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给自己60周年大庆的最金光闪耀的一份礼物。   

   

但是,欢庆之后,我们需要打开金光闪闪的外包装,理性辨析其中的成色。   

   

日本:高GNP 低基尼系数   

   

日本之鉴: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其实是拒绝外资但大量吸引外国订单,资金不足依靠银行的超额放贷解决。   

   

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GDP意为“国内生产总值”,仅仅代表一国地面上发生的产值,但今天在中国领土上生产和创造财富的还有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等。到底有多少是中国自己创造的呢?似乎不在中国的统计范围之内。   

   

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靠外资投资拉动。外资在中国制造了可观的GDP,但利润却通过商品出口转到了外国,中国GDP越高,为国外输送的利益越多。诚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在巨大的GDP蛋糕分切中,只要把蛋糕做大,中国总会落到一些好处。   

   

同样是GDP,在日本却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内容。2008年日本GDP为4.844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日本很多行业是外资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不信的话,你在日本街头看能不能买到诺基亚手机)。同时日本的GDP,几乎全是自己的(2007年只有3%的外资GDP),还有3.5万亿海外资产。而中国的GDP很大部分是别人的。   

   

其实日本GDP像中国这样高速成长的时期也只是1955年到1965年这十年时间,到了1968年,日本GDP总量已经排到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其实是拒绝外资但大量吸引外国订单,资金不足依靠银行的超额放贷解决。这个时期,日本财团也得到了重组,财团企业的交叉持股关系得到了确立,主银行的护航舰队体制也建立起来了。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领域“日本第一”的局面。   

   

当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时,如果分配蛋糕严重不公,GDP越大,人们被剥夺的感觉越强,越发埋藏着社会危机。2007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8,而日本却只有0.28。日本196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95美元,1961年开始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87年人均达17142美元,工资水平一跃而超过美国。中国改革开放也30年了,生产了占美国30%的消费品,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4%。   

   

巴西让人们记住的只有足球和桑巴舞   

   

巴西之殇:外资打造的GDP如空中楼阁,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仅仅十年间,巴西的工业乃至流通命脉已完全由外资所控制。   

   

在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西方学者经常把拉美和东亚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上世纪50、60年代,西方学者普遍不看好东亚,认为拉美具有很多东亚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美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地落后于东亚几个档次。   

   

在自然资源上,巴西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巴西拥有无尽的自然资源:绵延的森林,丰富的铁矿和锰矿,水量世界第一的大河,8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一亿八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曾几何时,从巴西速度到巴西现象,巴西的经济发展令世界瞩目。   

   

2500亿美元的外债建设了巴西现代化的首都——巴西利亚以及连接全国的高速公路网,进口替代政策也使巴西一度成为“世界总装工厂”,人均GDP很快达到了4000美元,巴西人民开的是菲亚特,看的是Panasonic(松下),喝的是可口可乐,吃的是麦当劳。但在经历了20年高速成长之后,巴西却经历了更长时间的滞涨,拉美神话犹如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   

   

外资打造的GDP如空中楼阁,在人均GDP增长的同时,国家经济核心竞争力却并未形成。仅仅十年间,巴西的工业乃至流通命脉已完全由外资所控制。如果只能卖铁矿石和球星,让世界记住的只有桑巴舞、足球,巴西会成为真正的金砖国家吗?也许只能帮别人搬金砖吧!   

   

根据他国经验,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后,国家发展趋势会分化为两类:一类如日本、韩国,继续向5000美元、10000美元发展;另一类,如拉美等国,达到1000美元就停滞不前。原因在于人均年收入达1000美元后,这些国家原来的比较优势降低了。   

   

巴西乃至整个拉美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通过引进外资虽然可以获得短时间的经济繁荣,但无限制、过度的开放给国家发展带来的危害却是根本的、长久的。在上世纪80、90年代,欧美国家把加工业纷纷转移到以巴西、阿根廷等为代表的拉美国家,最后拉丁美洲国家ZF被欧美国家操纵,出现了增长不发展的怪现象。   

   

中国的未来   

   

中国之望: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政策和发展历程,对我们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经济角度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国是在开放市场,允许外国资本和商品自由进入的政策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对本国的大企业是不遗余力地扶持,从政策上进行保护,必要的时候则直接进行行政干预。连最鼓吹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也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日本的外资法开宗明义第一条就申明:“本法的目的是,只准许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自立和健全发展以及可改善国际收支的外国资本进行投资。”其中第一部分就是首套截止法(外国技术设备只准进口一套)。   

   

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由银行、制造业企业、综合商社构成的财团体制。大垄断企业相互之间通过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纽带结成企业集团,以增强团体对外竞争能力。当时正值日本入关和举办奥运会,面对全球化和外资大量进入,财团机制是日本经济的一道堤坝,让日本的产业发展得以独立自主。   

   

通过放宽对企业相互持股、系列贷款、人事互派等方面的限制,直接促进了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出现了三井、三菱、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劝银等“六大企业集团”和日立、丰田、新日铁等若干“独立系企业集团”。   

   

这些大集团横跨各产业,构成日本经济的基础,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此外主办银行的超额贷款、国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终身雇用、年功系列工资制度,都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者在《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一书中写道,中国目前的现状有很多方面类似于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1955年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1964年举办奥运会,20年间平均增长率高于10%。当时的日本制造业属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低廉的人力成本和贸易政策等等。无论是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还是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得益于财团体制带来的产业上的独立自主。   

   

日本企业以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完成了资本和技术的快速积累,在短短20年内就完成了追赶老牌西方国家的任务。因此,20世纪50、60年代日本的政策和发展历程,对我们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白益民产业经济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社科院“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著有《三井帝国在行动》、瞄准日本财团》等   

   

《瞄准日本财团》电子版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www.oliviahoang.com/wzzx/llyd/jj/2013-05-02/1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