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刘亚楼:唯一荣获苏联奖章的开国上将

作者:陈辉   来源:党史博采  

刘亚楼,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荣获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几乎家喻户晓,但他在苏联荣获战胜德国奖章、战胜日本奖章却鲜为人知。

刘亚楼是我军荣获苏联奖章、勋章中唯一的开国上将,苏联的经历是刘亚楼成长为一代战神的重要阶段,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出类拔萃的军事将领,也是苏联高层渴望劝说加入苏联国籍的军事人才。

但刘亚楼最终选择了祖国,他把从苏联学到的军事才能全部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人民空军的成长壮大。

苏联促生刘亚楼成为现代战争战神

苏联的经历是刘亚楼从红军时期鸟枪土炮的游击战、师级规模的运动战和防御战上升到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分水岭,他在苏联求学和参加卫国战争长达8年之久,这也是刘亚楼成长为驾驭现代化装备、精通现代战争的难忘时光。

刘亚楼,1910年4月8日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个苦难不幸的孩子,出生第2天,母亲曹秀孜因病去世。刘亚楼在崇德小学学习非常刻苦,毕业后考进长汀第七中学,后因家庭困难辍学回乡,被崇德小学校长、共产党员刘克模聘为教师。在刘克模的启发下,他阅读了《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开始走上革命道路。

1927年10月,中共武平特别支部成立后,刘亚楼参加了党领导的秘密革命活动。在这期间,刘亚楼曾联络48名热血青年成立了“铁血团”,他被推举为农民组织“大青年会”的领导人。

1929年5月底,为迎接红4军二次入闽,刘亚楼参加了武平农民武装暴动队伍,被编入红4军第3纵队第八支队,任班长、排长。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年12月,刘亚楼被选送到红4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1930年4月,刘亚楼任红12军第5团第1营营长兼政治委员。6月,任第4军3纵队八支队党代表。9月任红4军第12师35团政治委员。12月,刘亚楼率该团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的龙冈围歼战,与兄弟部队全歼国民党军第18师9000余人,活捉了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

刘亚楼后来又率部参加了第二、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8月11日,在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的黄陂战斗一战成名。

第三次反“围剿”战争中,蒋介石调动30万人,分左右路进攻苏区,而红军能应战的兵力只有3万,只能绕道敌后寻求战机,出奇制胜。7月31日,毛泽东和朱德判断,富田方面的敌军力量薄弱,从富田突破包围圈,突袭国民党后方部队。

8月4日,红军进攻富田时发现敌人已经抢先占领富田。毛泽东和朱德立即改变战术,决定以一部分兵力吸引敌人主力7个师向兴国西北地区,主力部队向东趁敌军左右路合围之前,穿过他们左右路之间4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转移到莲塘地区作战,取得莲塘、良村两场战斗胜利。

8月11日,红军在黄陂遭遇毛炳文部顽强抵抗。红4军军长林彪负责前线指挥,他命令红35团阻击正面敌人,守住阵地,给主力部队迂回歼敌争取时间,而红35团政委就是刘亚楼,是这次阻击战的负责人。

天刚亮的时候,红35团尚未完成工事,敌军便猛烈进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而刘亚楼得到的情报是,进攻阵地的敌军只有两个营,开战后他才发现敌军有一个整编旅,他和团长率部拼死抵抗。一场仗打下来,红35团只剩下十几个人,几乎人人重伤。刘亚楼侥幸生还,但腿部受了伤。

由于红35团死死守住了阵地,给主力部队歼敌争取到时间。黄陂总攻战斗速战速决,共俘敌4000余人,毙敌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机关枪30挺、迫击炮11门、子弹40余万发,电台1部。黄陂战斗,使林彪重新认识了刘亚楼,感觉他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是可以大力培养的将才。

1932年3月,刘亚楼调任红11师政治委员。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撤销军级建制,方面军直辖第1、第2、第3师,刘亚楼任第2师政治委员,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在长征途中,作为红2师政委的刘亚楼率部担任红1军团的前锋,取得了强渡乌江、智取遵义、勇夺娄山关和四渡赤水河等一系列重要战斗的胜利,在危急和生死关头,为中央红军跳出强敌的包围、胜利北上创造了条件。

1935年7月30日,刘亚楼调任红1师师长。他率红1师走出草地后,继续北上,参加了攻打北上通道天险腊子口的战斗。

9月12日,红1军、红3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刘亚楼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参加直罗镇、东征战役。此后,他离开战场,被党安排到红军大学读书,重点培养。

1936年6月,作为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批学员入校学习。12月毕业后,林彪亲自点名、毛泽东批准,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1939年初,正是由于刘亚楼在抗日军政大学军政兼优的出色表现,加上他初中文化属于高学历,被毛泽东点将,选送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开启了刘亚楼见证苏联现代化装备和大兵团作战战胜德国法西斯的全过程,并掌握了现代化战争的组织指挥艺术。

刘亚楼佩戴苏联战胜德国奖章和战胜日本奖章。

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创办于1918年12月,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并称世界三大军校,先后走出了传奇英雄夏伯阳和切韦列夫、朱可夫、马利诺夫斯基等多位苏联高级统帅,以及数以万计的高级军事指挥人才,被人们冠以“红军大脑”的美誉。我党在上世纪20年代,有刘伯承、左权、刘云、陈启科、刘畴西等为数不多的军事将领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9年又有刘亚楼、卢冬生、钟赤兵、李天佑等红军中出类拔萃的人才再次幸运地到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为我党培养和储备了杰出的军事将领。

因此,把苏联说成是促生刘亚楼成为战神的摇篮是恰如其分的。

苏联给刘亚楼颁发的战胜德国奖章

“我父亲刘亚楼在1941-1945年间,在苏军中亲历了苏联的卫国战争。我至今保存着一张父亲身穿苏式军装的照片,年轻的父亲佩戴着苏军少校军衔,英俊帅气,胸前佩戴的两枚奖章格外醒目。”刘亚楼的女儿刘煜鸿所说的两枚奖章,一枚是苏联颁发的战胜德国奖章,另一枚是苏联颁发的战胜日本奖章。

苏联战胜德国奖章(左)和战胜日本奖章(右)。

苏联颁发的战胜德国奖章与刘亚楼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研究成果和他后来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是紧密相连的。

刘煜鸿回忆:1939年4月,党中央派父亲赴苏联进入有“红军大脑”之称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初到莫斯科,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语言困难。

来到苏联之后,刘亚楼因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当时苏联麻醉药品十分缺乏。手术前,苏联医生用俄语征求他意见:“需要不需要麻醉?”医生连说带比划,刘亚楼听不懂,不住地摇头。医生以为他摇头表示不需要麻醉,为医院节省医疗资源,便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并伸出了大拇指。刘亚楼被推进手术室,硬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开始了阑尾切除手术。

直到刀子划破肚皮的那一刻,刘亚楼才恍然醒悟,苏联医生误解了他的摇头。在手术台上,刘亚楼咬紧牙齿忍受着此生最难忍的疼痛,总算坚持到手术完毕。

刘煜鸿说:出院后,父亲下定决心尽快攻克语言关,他以顽强毅力和拼搏精神,投入了这场新的战斗。每天早起晚睡,练习发音,默写单词,背诵俄语课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日常生活用语,父亲已能应用自如,并能用俄语口答笔书学习中的一般问题。

刘亚楼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世界战史、战略学、战役学,还有大兵团联合作战组织指挥和战术运用以及军事工程学等。这些内容层次高、系统性强,教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规定的内容讲完,这对初学俄语、记录速度不快的刘亚楼来说是很大的难题。对此,刘亚楼以延长自学时间提高俄语水平,以更加刻苦用功来弥补俄文的不足。1939年9月,周恩来在延安从马上摔伤,来到莫斯科治伤时,看望了中国学员。在听完刘亚楼的报告之后,十分欣慰,鼓励他好好学习,今后将战术理论用到实战上。

进入第2学年,刘亚楼不但能较好地掌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能超越教员的讲授范围,阅读和涉猎更多的学术专著。在军事学术讨论中,他对战役战术思想周密细致的表达,常常受到同学们的称赞;在作战推演中,他长于谋略、组织等方面的聪明才智也很快显露出来,深得教员的赞赏。

刘亚楼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期间,主要精力放在钻研现代战争。他认真研究了苏德战争一旦爆发,德军可能进攻苏联的路线。1941年春,刘亚楼参加了讨论德军进攻莫斯科的主攻方向。苏军最高统帅部认为德军必定会沿着顿涅茨河流域东进,占领经济作物地区,借此切断苏联的经济命脉。但刘亚楼认为德军主攻的方向不会是拿破仑1816年入侵俄罗斯的路线,因为德军的机械化部队不同于拿破仑的骑兵,不能走土质松软、水网、稻田遍布的路线,而白俄罗斯至莫斯科距离最短,沿途土质也坚硬,适合德军装甲集团的突袭。他的这一主张,得到了在苏联养病的林彪的认可。刘亚楼的意见,通过共产国际传给了苏军的高层,可惜这个意见没有被斯大林所采纳。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起对苏联的闪击战,进攻路线证实了刘亚楼的判断是正确的。

3年后的1942年刘亚楼作为伏龙芝军事学院的优等生毕业,他要求回到祖国,得到批准。当到达蒙古乌兰巴托后,发现边界已被封锁,无法通过。因回国受阻,他被分配到苏联红军中服役,被授予少校军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2年斯大林格勒会战,刘亚楼化名“萨莎”参加了这场战役。刘亚楼凭借敏锐的军事战略眼光,向苏军最高指挥部写了一封长信,提出了作战建议:纳粹德国的战争目的并未达到,眼下寒冬来临,然而德军并没有准备过冬装备,目前已经冻死冻伤了大量士兵,战斗力逐渐减弱;而苏军适合严寒作战,要发挥在严寒中快速机动作战的优势,聚集兵力歼灭德国装甲机械化部队。首先出动各式作战飞机,寻找战机歼灭德军的空中力量,掌握制空权,然后以战斗机掩护轰炸机扫平地面进攻的障碍,再以装甲部队为先导,充分利用西伯利亚骑兵和高加索滑雪部队的快速机动优势,快速跟进,实施陆、空协同作战,给予德军毁灭性打击。苏军这回认真听取了他的建议,采用这个战法收获了巨大战果。

刘亚楼的建议受到了实战检验,引起了苏军指挥部的关注,对他开始刮目相看。刘亚楼在苏联的档案中记载了苏联军事领导对他的评价:“可以成为师长,在司令部工作中可以成为部队副总参谋长或业务部门领导。”“有能力,有觉悟,认真,团结同志,在同志中有威望。”苏军高层很欣赏并希望得到这样的人才,曾多次动员刘亚楼加入苏联国籍。在苏军中,若不加入苏联国籍就不能担任军事主官,加入苏联国籍则意味着可获得更高的权力和待遇,但刘亚楼不假思索地谢绝了。因此,他在苏军一直担任参谋,只是少校军衔。

正是由于在卫国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刘亚楼荣获了苏联颁发的战胜德国奖章。

苏联给刘亚楼颁发的战胜日本奖章

刘亚楼荣获的第二枚苏联奖章是战胜日本奖章,这是表彰他在苏联国际旅和配合苏军在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期间的突出贡献。

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刘亚楼以“王松”的名字被派到抗联教导旅担任军事指导。

抗联教导旅是1942年8月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移至苏联境内后组建的,编为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国际旅。刘亚楼根据伏龙芝军事学院掌握的军事知识,针对该旅人员情况拟定了教育训练计划,指导该旅严格按计划内容和训练程序施训,他亲自动手翻译和编写教材,每周去授课,被称为“大老师”。

1943年,刘亚楼被派到苏军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远东军区,担任苏军军区司令部的参谋工作,被苏军领导认为是非常出色的参谋人才。

在苏联参加了卫国战争的刘亚楼(中)。

在中央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份刘亚楼于1943年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写给毛泽东的亲笔信,信中念念不忘离开延安时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对他的嘱托,他写道:“中央给我的这个任务,在这几年的过程中不断地在尽我的力量执行着。”

在信中,刘亚楼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在苏军的经历,提出了对我军发展的建议,特别提出了尽快发展骑兵、炮兵、无线电、坦克、航空等各兵种的想法和意见,虽身在异国他乡,但心怀对党的热爱,不辱使命,时刻不忘关心我军建设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期盼早日回国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1945年夏季,为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刘亚楼参加了抗联教导旅回国作战行动计划的制定。

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势如破竹越过中苏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线进攻。刘亚楼随苏军作战,回到了阔别近8年的祖国,在引导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引导轰炸目标等,攻占整个东北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亚楼作为中苏联络官还为我军获取大量的战略物资发挥了积极作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大连蓄积了大量军需战略物资。1945年冬至1946年间,东北、华北、华东各解放区后勤部门,纷纷派员来大连筹集军需物资。苏军当局为此几次向中共大连市委提出:不要把物资都拿去了,以免影响本地恢复生产。

中共大连市委请刘亚楼出面帮助疏通。刘亚楼找到苏方领导申述:中国共产党是坚决执行恢复生产的经济政策的,各解放区来采办物资,虽拿走了一些东西,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资金,不会把大连拿垮。何况,中国同志只是把这里作为后方基地来支援前线,没有要把东西都拿走的意图。

在刘亚楼的协调下,中共大连市委发挥旅大这一后方基地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华东、华北、东北等解放战场。

刘亚楼在配合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期间,因为一次误会还差点丢了性命。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军势如破竹由虎林地区向佳木斯挺进时,突然发生了苏军轰炸机误炸自己前沿步兵阵地的严重事故。上级追查责任认为是传达作战命令的时间有误造成的,而命令正是由当天作战室值班参谋刘亚楼传达的。当即,刘亚楼被关押起来等待执行军纪。

刘亚楼有口难辩,他十分清楚苏军的战场军纪非常严格,绝不留情。想到自己刚回到祖国,正要为党为人民效力,却遭此厄运。他不甘心就这样死去,要求缓刑一天,得到苏方同意。在关押室刘亚楼提笔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汇报自己在苏联近8年的经历以及经验教训、意见建议,请苏军转交中共党的组织。

也正是在缓刑的这一天,刘亚楼在苏军的直接领导认为他工作一贯严谨,怎会出这样的差错?于是,要求逐级核查命令传达记录,经层层核查,最终查清了刘亚楼传达苏军司令部参谋长维曼诺夫少将的命令准确无误,而提前占领前沿阵地的地面部队值班员没有及时报告,才酿成了这一悲剧。

关键时刻,刘亚楼被还以清白,后来,担任了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经常用此事教育部队工作中一定不能马虎,战场上任何疏忽都人命关天,严谨的工作才能取得领导的信任;他反复强调战场无情,军纪无情,战场上时间、地点、报告和协同的重要性。

刘亚楼因祸得福,他严谨的工作态度被彰显出来,还因他协助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成绩突出,被苏联授予了战胜日本奖章。

刘亚楼从苏联回国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第四野战军14兵团司令员等职,协助林彪在辽沈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平津战役攻打天津时,他担任平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兼天津前线总指挥,负责天津攻坚战。国民党天津城防司令陈长捷建设的环城碉堡工事线长达84华里,分为三个防守区,固若金汤。攻占天津,党中央给的时间是3天,而刘亚楼却说,不要3天,30个小时就足够了!就在林彪准备按照30个小时上报中央时,刘亚楼却说,还是按3天吧,但我保证30个小时就把天津拿下来!果然不出所料,在刘亚楼的指挥下34万东北野战军只用了29个小时,就全歼国民党守军13万人,活捉了陈长捷,胜利占领天津。

刘亚楼还做了一件重要工作,协助林彪总结战术经验,这是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时的特长。1948年春,东北部队要研究城市巷战的经验,避免再出现四平攻坚战的被动问题。刘亚楼亲自下部队调研,发现6纵17师在四平攻坚战的时候,伤亡极小,便到这支部队取经。刘亚楼了解到6纵17师在巷战时,把部队打散,以连为单位进行的,而每个连又整编成火力组、爆破组、突击组、支援组,巷战时四组为一队,互相掩护配合,效果很好。刘亚楼边听边写,他又组织部队反复演练,最后起了一个名字——四组一队。他向林彪汇报了新发现的“四组一队”战术,林彪非常感兴趣,随后在大练兵的时候,林彪和刘亚楼一起调研、研究、总结、提炼,陆续整理出“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等战术,与“四组一队”合称“六个战术原则”。这六个战术原则有刘亚楼的重要贡献。

时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向彭德怀、聂荣臻、叶剑英等军委领导介绍空军校阅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历任空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他运用苏联经验为全面加强空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指挥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与世界最强悍的美国空军战场角逐。当时美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1000小时,志愿军飞行员飞行时间最多不到100小时,美军飞行员大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斗出动平均在300次以上,志愿军飞行员刚刚会飞,战斗起飞为0。但刘亚楼指挥志愿军空军不畏强敌,敢打硬拼,并独创了“一域两层四四制”空中战术,在抗美援朝战场击落击伤包括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麦克康奈尔、爱德华·费切尔等人战机425架,其中击落330架,击伤95架,年轻的中国空军使美军都惊叹不已。

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刘亚楼亲自指挥空战,击落大量入侵大陆的国民党“美制”高空侦察机,受到毛泽东高度评价。

1955年刘亚楼获得人民解放军的最高荣誉: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荣获开国上将军衔。

1965年5月7日,一颗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百炼成钢,在苏联军事名校和卫国战争中淬火的明亮将星陨落了,刘亚楼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参考文献:

1、《百战将星刘亚楼》作者:钟兆云 来源:1996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父亲胸前的两枚奖章》作者:刘煜鸿 来源:2023年5月12日中国新闻网、中红网

3、《刘亚楼:解放东北建功业》作者:杨万青;齐春元 来源:2010年第7期《福建党史月刊》

4、《纪念刘亚楼上将诞辰100周年》作者:刘煜鸿 田越英 来源:2010年第2期《军事历史》杂志



//www.oliviahoang.com/wzzx/gsyz/ylfc/2024-05-08/8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