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于敏:谁终将声震天下?谁终将点燃闪电?
申 鹏
2019年1月16日,中国的“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了。
去年走了程开甲,今年走了于敏。
共和国的铸剑者、执剑人们,一个个离开了我们。
要知道,他们造原子弹、氢弹,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和平,为了避免战争,中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每一个都配得上世界和平奖;他们当得起一句——“为万世开太平!”
约里奥-居里曾转告毛泽东:
【“中国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冷战时代,中国是被核威胁、核讹诈最多的国家。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动过对中国本土核攻击的脑子。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的威胁,苏联和美国的文件解密后,事实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没有邓稼先、郭永怀、程开甲、于敏,我们可能到现在还要活在超级大国的核讹诈和核威胁之中。我们如果没有这把利剑在手,就不可能在强敌环伺的时代搞建设、谋发展,自从中国氢弹爆炸成功,世界就清净了许多。
所以说,核武器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自从中国有了核武器,那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再也不敢随心所欲、肆无忌惮地发动战争,资本主义从前是最喜欢发动世界大战的,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战争红利。但自从我们握住了这把剑,天下就太平了不少。
知道邓稼先、钱三强的人很多,但知道于敏的人,并不多,那是因为,直到1988年之前,他的名字,还是国家的最高机密之一。
于敏是个从未留过学的“土专家”,中国的氢弹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他的聪明异于常人,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张宗燧的研究生,在北大理学院的时候,他的导师张宗遂说过:
【“从未见过物理学得这么好的。”】
他本来是一个纯粹的理论物理学家,更倾向于搞基础研究,但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民族的复兴,全力投入到了核武器的研究中去了,并且为此付出了一生。
无论是原子核研究,还是氢弹理论建设,祖国让他去,他就去了。因为他说从那个国破家亡、山河破碎时代过来的人,知道这对于国家和民族,意味着什么?理论物理的殿堂崇高而美丽,每一个科学家都无限向往,但那时候的中国,更需要一把守护自己的利剑。
那是一个艰苦无比、责任重大、危险万分,而又默默无闻的事业,不是一般人能够坚持下去的。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那群共和国的铸剑者在一起,不求回报,隐姓埋名,为了国家的未来而战斗。
我该怎么描述于敏的伟大呢?他独立自主开创了独一无二的氢弹构型,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短研发出氢弹的国家,并且促进了氢弹小型化,让我国第二代核武器和运载导弹完美适配,提高了实战能力。
在1986年,他更是高瞻远瞩地发觉,美国的核武器研究已经到达瓶颈,接下来必然会禁止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窗口期,尽快完成热核武器试验......1996年,美国果然搞出了《核不扩散协议》,于敏的上书为我国热核武器试验争取了10年的宝贵时间。后来,他还建议我国采用精密计算机进行核爆炸模拟研究。
我说这么多,不如西方国家对他的重视,有一款世界闻名的战略模拟游戏,叫做《钢铁雄心》,在第二部里,美国的核武科技组里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德国是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海森堡,中国呢,就是于敏。
虽然,他淡泊明志,不肯居功,甚至不愿意大家把他叫做“中国氢弹之父”,但他的功绩,是举世公认的。他和他的同事们造出来的氢弹,让中国成为了世界和平的基石,成为了世界秩序之一。
苏联的核弹是来自于美国科学家的泄密,中国的原子弹尚且有苏联专家早期的帮助,但中国的氢弹研究完全是一张白纸,从无到有,彭桓武说过:“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从理论、到构型、设计,再到试验,完全是白手起家,无中生有。
没有人会给我们核武器,我们刚刚解放,一穷二白,基础科技研究都是从零开始,这扇门,要完全靠自己去打开。
不到五年的时间,在西方严密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于敏拿出了独一无二的“于敏方案”。那时候,他打电话用暗语对邓稼先说:“我们几个人去打猎,打到了一只松鼠.....”
在氢弹试爆前,于敏和陈能宽两个人一字一句背诵《后出师表》: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会议室所有人都泪流满面。
终于,1967年6月17日的罗布泊上空,中国的太阳升起了。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用了2年8个月。
直到许多许多年之后,我们才知道了于敏的名字。
于敏先生,30年隐姓埋名,连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大家想一想,他是不是很像《三体》中那位手握剑柄,面对一个强大世界的守护者?
谁终将声震天下,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于敏和妻子孙玉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