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打印

王小强:“百年一遇”的繁荣与危机

作者:王小强   来源:红色文化网  

“百年一遇”的繁荣与危机

——再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信泰富政治暨经济研究部  王小强

2008年3月,美国政府营救贝尔斯登。4月28日,根据美国次按危机带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紧迫形势,在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议上,胡锦涛向全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7月“两房”出事,财政部全力抢救,折腾到9月没救过来,收归国有。接下来不到两周时间,世界第六大企业AIG,80%股份国有,落实死缓。雷曼兄弟倒毙。美林卖身美银。高盛大摩急忙变性“银行控股”,逃过满门抄斩。股神注资高盛50亿美元一针强心剂,急救鲍尔森步雷曼后尘。谈笑间,全球顶尖的五大投行灰飞烟灭!——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IC)前主席伊萨克表示,“这代表大家之前所认识的华尔街已经完了。”索罗斯认定“我们处在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糟的金融危机。”格林斯潘计算出“百年一遇” 。巴菲特呼天抢地“经济珍珠港”。布什总统全力猛推七千亿美元拯救方案。“这金额等于美国的国防、教育及医疗预算的总和!”

美国历史悠久的货币基金Reserved Primary Fund在基金单位净值跌破一美元后,触发了货币基金赎回潮,Putnam Investment即宣布关闭旗下货币基金,把所有现金归还投资者,市场信心尽失,货币基金投资者在9月17日单日抽走了892亿美元,创史上最高纪录。

“百年一遇”的追涨杀跌

美国政府挺身救市,投入上万亿美元,“百年一遇”。美国经济(现在通行说法)继续处在“衰退边缘”。如果只是金融创新次按,银行拉客超额,美国楼市下跌近40%,道琼斯股指下降14%,全球股市蒸发八万亿美元。泡沫应当挤得差不多了。次按总额8600~13000亿美元,其中近半数缺固定收入凭证,贷款4500~6500亿美元,分20~3O年还清,每年二、三百亿美元,忽然断供断出银行坏账两、三千亿美元,或者政府补贴百姓续供,或者多印点钞票买断,金融体制全球楷模健康无恙万寿无疆,何致于把“次按危机”抢救成“金融危机”抢救成“金融海啸”?由此可见,次按不过引爆炸药包的导火索。有没有次按,美国经济难以为继。已经发生的事实是,“金融机构损失远远超逾次按相关的2500~3000亿美元”。继续发生的事实是,巨额公帑救市之后,救市方案变本加厉,显然不是说危机已经、或者很容易过去。格林斯潘对次按“技术进步”赞不绝口,现在推敲50或“百年一遇”的严重性,应当不是在耸人听闻,“金融海啸”可能超过30年代大萧条?

中国文化讲究“悖入悖出”。80年代以来,美国带领全球金融一体自由化,金融危机一起接着一起,一起大过一起,确实“百年一遇”。 1985年,《广场协议》逼迫想说“不”的日本金融改革开放,1989~1991年日本金融危机,从此不再经济持续增长和政局高度稳定。“1990年7月,八个欧盟成员国完全取消了资本管制。”1992~1993年欧洲金融危机,“法兰西银行和德国联邦银行携手投入了三千亿美元用来保护欧洲货币体系”,遭金融家讥笑“用一只水桶和一块抹布去对付密西西比河水泛滥。”诺贝尔奖墨顿·米勒战役总结:“1992年9月及1993年6月,这些中央银行赔的钱足够你们以及世界私营风险管理业中的其他人使用20年了。”当然要接着“使用”。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席卷南美,泰国在IMF和世界银行的压力下开放资本账户, 1997~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马哈蒂尔气急败坏:“我们努力了40年才发展起来的经济,突然被人凭着数十亿美元的投机和见不得人的手法,在短短几个星期内便毁于一旦。”

与此同时,美国经历了“百年一遇”的金融自由化(废除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百年一遇”的持续降息,各类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各类金融机构赚得钵满盆丰,美元霸权如日中天,索罗斯呼风唤雨,虎豹基金兴风作浪,作多点石成金,抛空所向披靡,打了英镑打泰铢,屡战屡胜。诺贝尔奖墨顿·米勒理论概括:“金融衍生工具最令人恐怖的地方就是财富的转移。”不信请看图~l,对冲基金平均收益群峰高耸,先后对应日本、欧洲、南美、亚洲的金融危机。华尔街花红天文数字,美国经济“百年一遇”空前繁荣。连格林斯潘都不好意思不纳闷,那么多“百年来仅见”的财富从哪里来?空手套白狼的“新经济”引领时代潮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图~1:全球对冲基金年平均收益,1990~2008年                            (%)

 注:对冲基金1990年610项,2000年3873项,2008年6月10294项。2008年的亏损数据截至8月底。其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资产净值增长,1989年31.6%,1990年29.6%,1991年高达53.4%,1992年高达68.6%,1993年更高达72%。资料来源:Hedge Fund Research:“HFRI Fund Weighted Composite Index”。

    长此以往20年,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密集型的物质生产向发展中国家大搬家,金融市场钱买钱、钱生钱的货币经济拔地而起,两下子合力占尽便宜,极大扭曲了美国的产业结构。

表~1:美国主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80—2007年                        (%)

 资料来源:BEA Industry Economic Account(http://www.bea.gov/industry/gpotables/ gpo_action.cfm)。

根据表~l数据,到2007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剩11.7%。金融、保险、房地产、专业服务等第三产业一路攀升,加上对资本市场高度敏感的信息产业和建筑业,货币经济的成分及影响越来越大,钱买钱、钱生钱的金融市场主导经济景气。在微观层面,虚拟经济与物质生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狗咬尾巴一样自我螺旋。在宏观层面,股市、楼市、钱市之间的正反馈循环,上行足以把整个经济推到沸腾的顶点,倒栽葱,下行直达水落石出。我们十年前研究香港经济景气的逻辑关系示意图,已经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适用美国。


图~2:股市、楼市和钱市之间“越来越”的正反馈

 资料来源:粤海金融控股研究部:《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第309页。

香港的经济逻辑,从内部说,是股市、楼市(房地产)和钱市(金融)三者之间的“正反馈”关系。……楼市越火,股市越火;股市越火,抵押、借款就越容易,银行生意兴隆,股市、楼市也越火。反之,股市一跌,股票或物业资产贬值,银行或是要求还贷,或是要求增加抵押,压力传导到企业往往是收缩营业或变现还钱。还不上钱,资金周转不开,就只能像百富勤或正达集团一样清盘破产。这里,股市越惨,银行越不敢借钱,房地产资金周转越困难,股市越发不容乐观,是一个下行的、经济越来越差的“正反馈”。

图~3:美国股市、楼市“百年一遇”的追涨杀跌,1950年~2008年6月

 注:曲线均为月度数据;“标准普尔500指数”取每月第一个交易日的成交价;“S&P/Cass-Shiller美国十大城市住宅价格指数”以2000年为100%基期。索罗斯说,“我将全球化与超级泡沫的开端定在1980年”。

资料来源:Standare & Poor’s以及雅虎财经。

图~3清楚显示,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巨额浮财卷回老家,美国股市顿时“过热”,高科技沸腾。 2001年股市崩盘,次按占房屋贷款总额的比例从8%(1999年)激增至20%(2006年),楼市泡沫重提股市,掀起投机赌博新高潮。 2006年楼市冲顶,次按坏账拖坠股市调头,引发信贷危机、企业破产,下行的楼市、股市雪上加霜……。“百年一遇”追涨早晚“百年一遇”杀跌。索罗斯强调指出无数次:“从自我加强到最终自我毁灭的过程,是金融市场中流行的弊病。”

因为有美国股市、楼市再接再励,高潮迭起,经久不衰,所以有弄潮儿乘风破浪,水涨船高。“截至今年8月份,雷曼仅以三百亿美元资金支撑六千亿美元资产,意味着资产价格下跌5%,便足以令公司一文不值。”——整个儿一个世纪末广东破产的“广国投”,区别祇在佛大泥多,上百倍的资产~债务总规模。

为什么没有证监会的事

美国政府连串拯救行动,根本没有证监会什么事。这个事实胜于雄辩:危机并非少数企业经营不慎或个别赌徒违规犯法造成,监管部门有劲儿使不上,无所作为。

詹姆斯·艾尔曼说雷曼兄弟是“想跟市场赌一把,结果输了。”艾伦·格林斯潘说长期资本“是把本金交给赌徒,从事和原先业务计划毫不相干的豪赌。”比起复杂的经济规律,赌博规律简单透明:(1)抛掷硬币,头像朝上的概率50%; (2)每次抛掷都有50%的成功机会; (3)输了就翻番赌注,只要义无反顾坚持下去,早晚翻本,根本用不着出老千。英国巴林银行,美国Amaranth,法国兴业银行,倒腾石油的安然,格老副手组建的长期资本,这次倒闭的雷曼兄弟,包括相差好几个数量级的国产中航油,先赢后输、输了加注的赌博行为(投资决策)如出一辙。而且谁也无法否认,祇要有足够头寸继续下注,确实能把损失赢回来。要赚钱必得冒风险,有人赢是因为有人输。奠基如此天经地义,对这些企业的CEO来说,企业清盘纯属手气不好,时运不济,怎么能责怪他们不敬业,拿高薪?肯定有违规犯法的,但全是筹措赌注逼出来的。他们放牌桌的每一注都没有假钞,均为合法生意。所以,发达国家美国政府很明白,即便酿成“百年一遇”滔天祸,证监会靠边站,FBI调查犯罪。谁的事情谁忙活。不像我们尚处发展中,一出事就推给改革开放,永远强调完善制度,加强监管,什么坏事都是计划经济种下的劣根。

金融市场的赌博性质不改变,政府的救市方案尚未通过,广大健在的雷曼小兄弟们,已经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资金充足的私募基金和对冲基金,以至中小型独立投行趁势而起,希望填补大型投行淡出所腾出来的空间。”政府用公帑替赌徒还赌债,当然培育“道德风险”,鼓励弟兄们更加大胆翻番下注。——赢了奖金花红冠冕堂皇;输了高薪照发,欠债越多越有公家兜底。这不是非要撑死胆大的不可?

软硬着一个悬浮之陆

从宏观角度看,水落石出的市场说法是“到底”,经济学家惯用“着陆”。着陆分软硬。软得像席梦思,硬,会摔得缺胳膊少腿,毕竟最终有陆可着。泡沫再大,哪怕大到沫多水少的程度,总有向主流回归的万有引力。从表面理解看,虽然美国只剩11.7%的制造业,泡沫向物质生产收缩、靠拢,浮肿消肿,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实际上,不尽然。沫多水少不好办,水乳交融更麻烦。虚拟经济不但滋润而且破坏实质经济。譬如AIG满世界兜售全资附属的国际租赁公司,拥有上千架民航飞机的租赁合约,“金融失火,殃及航空。譬如雷曼兄弟清盘,拍卖八百亿美元的房地产项目,”再给江河日下的楼市添乱。地产连累金融,金融再伤地产,典型的钱市、股市、楼市下行螺旋。一年时间,纽约和伦敦金融企业股票市值蒸发37%和25%,金融就业减少13.5%和lO%,外加花红骤减,金融从业收入减半。纽约12%就业人口在金融,占全市薪金收入30%,从来是购买100~300万豪宅的主力。2008年二季度,曼哈顿住宅交投锐减22%,伦敦百万英镑以上住宅交投锐减46%!

更本质的问题在于,商品市场的供求规律是价格升少买,价格降多买。金融市场的供求规律反过来,追涨杀跌,价格越涨越买越涨……,价格越跌越卖越跌……。与商品市场交易物质产品不同,金融市场交易钞票、股票、债券、保险单、次按证券,都不是为了消费使用。买是为了卖。“大家都是为了交易进行交易,也就是投机。”决定是否买进的依据,只有能否找到下家卖出,必须揣测他人买卖的可能,揣测他人揣测他人买卖的可能,揣测他人揣测他人揣测他人买卖的可能,……。批评雷曼兄弟与市场赌博,其实,参与买卖股票的诸位“股蚁”,谁不是在与市场赌博?

经济学的宏观分析,也讨论各类主观预期,关注的是商品市场的供求规律,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刺激生产,收入增加。居民过多储蓄,不利刺激生产,所以有温和通胀促进消费的经济学派。随着货币经济突飞猛进,美国居民这些年早不往银行存款了。持续增加的收入,节衣缩食的储蓄,包括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全买股票债券保险基金房产,全指望“理财”——分头下注了。美国三亿人口,一亿多股民,几乎家家炒股:两亿五基金账户,几乎人手一册。70年代,75%的私人储蓄是存折或定息债券。“90年代比例却颠倒过来了:四分之三的积蓄用来在交易所搞投机。”1990~2005年,美国“净储蓄总额”相当于GDP的比例,从16.2%减少到14.8%。“个人净储蓄”相当于GDP的比例,从5.4%陡降成O.3%,总额仅有325亿美元。完全没有了存款应付不时之需,GDP增长再快,就业再充分,通货膨胀率再高,收入增加再多,一旦股票套牢,基金贬值,房子成了负资产,谁敢贸然增加消费开支?

    国民收入支配唯金融市场马首是瞻,迫使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参数,实物经济的客观数据,GDP、物价、就业、收入、储蓄等等,统统让位看得见、摸不着的“财富效应”了。如今,人人期盼美国经济走出困境,早日复苏。但是,这里所说的“复苏”,与经济学说的“复苏”,不再是一回事。在中国,照旧还看GDP,必须8%以上的增长速度安排就业,稳定才能压倒一切。在美国,2008年二季度GDP增长4%,历史罕见的高速度。快马加鞭的兴头上,“百年一遇”衰退边缘。美联储连续多次降息,短期利率下降;住房贷款20~30年周期,楼市塌台,断供风险增加,长期利率上升。手忙脚乱宏观调控哪个?什么参数标识经济“复苏”?不是GDP,不是物价,不是就业,也不是收入增长,美国政府救市的政策目标明白无误——保房地产价格、保股票价格、保企业之间的正常支付,阻止股市、楼市和钱市之间“百年一遇”的正反馈杀跌循环。复苏追涨疯狂?

    宏观调控“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喜怒无常,与实质经济,不仅程度上没有线性关系,甚至方向可以完全相反。“以1990年9月为例子,市场触底之后,1990~1991年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回升37%,虽然1991年每股盈利下跌了35%,利润则下跌16.7%,但市场并非以实质GDP或者利润来计算折让;同样地,分析虽预期2009年的盈利预测大幅下跌,但仍期望标准普尔指数将有力回升。”这个期望靠谱吗?“人们依照对于未来股价的预期而买卖股票,但股价取决于投资人的预期。”人人身家性命,个个进进出出,结果,集体造就一块哪儿都是底从而哪儿都不是底的动态悬浮之陆。这正是索罗斯一生信奉波普哲学的“测不准定理”。脱离使用价值物质消费的市场交换,像郁金香、君子兰、普洱茶一样,“在市场到顶和触底时,多数人永远是错。”

    遗憾不遗憾,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尚未诞生能够驾驭追涨杀跌的经济学。原因很简单,赌博不是经济。倘若出牌能被赌场老板宏观调控,玩的肯定不再是平等下注的公平赌博了。“非理性繁荣”的命题本身,超出经济学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学(不是算命)的理性前提假设。换言之,面对非理性的越贵越买越贵……,经济学全无用武之地。为此,货币学派的开山鼻祖弗里德曼,在“史无前例的货币体系”面前茫然自失。负责实际操作的格林斯潘,当然知道追涨到头必然杀跌,理论上万般无奈,实践中无所措手足:

效率市场理论不能解释股市崩盘。……突然发生的恐惧或兴奋是无人可以预期的现象。……我已经知道我们永远无法精确地辨识非理性繁荣,更难以据此采取行动,直到事件发生之后。

没有一个简单的、有关美国经济的模型能够有效到解释产出水平、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上,可能有一些难以置信的复杂的方程式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无法掌握它们,其他人也无法掌握它们。……(这种系统破坏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或者我们的能力,从而我们无法作出有效的反应),……我们目前尚未完全理解这个新体系的运转动因。……恶性循环显然会出现得更加频繁。……历史证明:金融市场参与者们容易受乐观主义的影响。过分的乐观会产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增长会导致乐观变悲观。……我们可以立刻形容这一过程,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学家还不能预测信心丧失的发生。信心的丧失通常被形容为泡沫的破灭。

预先辨别泡沫的存在需要一种判断,即成千上万的知情投资者都出现了错误的预期。和市场打赌通常是一种不明智的决定。

前些年牛市追涨群情激昂,格老胆战心惊,发出警告,推波助澜。如今熊市杀跌一泻千里,当局再不出手,赌场就开不下去了,继任祇有“埋身肉搏” (当年香港政府救市用语)。在投机赌博的经济实践中,政府平时干预市场,像主权基金一样,与索罗斯、虎豹基金、养老基金、长期资本、高盛大摩、美林雷曼等众兄弟不分彼此,来的都是牌桌下注的赌客,有输有赢,无怨无悔。庄家在内一视同仁,所以“赌场坐庄需要高超赌技”。只有在沧海横流、生死相拼的紧要关头,方显出不但庄家而且老板的非同凡响。虽然经济学接受不了索罗斯的“反身性”(越是不惜倾家荡产地抛空,越有可能影响散户跟进),当局每每财大气粗,不似分散“股蚁”盲人瞎马,无论作多作空,媒体呼悠舆论鼓噪,常有实力牵引“羊群效益”走向,成就心想事成。而且,赢,可以突然改变规矩不许对手出牌;输,可以直接开动印钞机多做筹码付账。决战决胜,战无不胜。当然没有免费的午餐。行政手段制胜赌局,挽救赌场,代价不菲。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政府出手,裁判下场主力作多,“七招30式”擅改游戏规则,作空的大鳄损兵折将,锻羽而归。赌场保住了,赌博生意人去楼空。

金融市场货币经济,收益与风险相对应。熊市牛市贱买贵卖“拉抽屉”,价格波幅振荡越小,单位进出赚钱越少。越是风险越赚钱。所以,“稳定市场”的口号等于“减少收益”的同义语。试想,政府出钱买道琼斯指数上两万点,去杠杆不能多买,禁沽空不许多卖,把股票价格稳定得风平浪静,金融市场一潭死水,货币经济没涨没落,哪里求得“财富效应”去复苏(什么)经济呢?

不可低估“百年一遇”

值得在理解上分清楚,当前救援方案的政策目标,是帮忙企业资金周转,还是调节宏观经济。如果是前者,用不着担心,美联储是印美元的。早已取消了黄金挂钩,只要不怕中日两国抛售美债,美元贬值,财政部放胆发债印钱,政府想救谁都救得了,不缺流动性。你们不出钱,我就印票子。何虑之有?出于一片好心,为了尽量少印点钱,省得美元削债,《华尔街日报》文章提醒中国、中东趁难得机会花美元入市,特别表扬日本注资大摩。没错,美国金融正在重新洗牌。疑虑在于今后接着玩什么?倘若能够继续“争上游”,黑桃皇后当然算好牌。如果洗完牌改打“拱猪”了,急忙抢购皇后到手,岂不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是,印钞机敞开供应流动性,政府囫囵吞枣“有毒资产”反刍,五大投行死而复生重操旧业,美国经济即能复而苏之,再创空手套白狼的新辉煌?

1989~1995年,老布什能把房贷储蓄机构(S&L)的坏账包下来消化,与广东省化解金融危机“三步走”类似,都属于一个局部,所以大刀阔斧,可以“砍树救林”。那时节,各类金融机构主体,来不及创新和S&L缠成一团,随后展开世界各国的金融改革开放,世界各国的金融危机连续不断,美国经济靠美元霸权,全球聚敛几个圆周,消化些许国内坏账,吃得多拉得少,无碍脑满肠肥的大局。两相比较,小布什今天血盆大口“金融海啸”,难度大多了。满世界风暴金融“摇钱树”,硕果累累,满载而归,吃饱了撑得坐不下来,在家里接着开party,先造股市狂潮,再造楼市泡沫,“美国消费狂欢”贯穿始终可劲儿造,直造得不仅美国而且欧盟全情投入理财,靠强大车工享受金融霸权,钱买钱、钱生钱的货币经济当成衣食父母,工作就是请客吃饭,饭来张口,钱来伸手,养尊而处优。看上去两次都是住宅贷款惹的祸,后一场“海啸”,赢房子赢地全押上了,眼睛红红的,映出熊熊燃烧的森林大火,四处冒烟,看不清该砍什么树,救哪片林……

在信贷危机中破产的Wachovia银行上周一宣布,冻结一千间美国高校总额达93亿美元的短期投资基金。由于高校通常将学费等收入存入投资基金账户,并从中提取资金用于员工工资、学校日常维修费用等事项,银行的冻结基金决定,令不少高校面临无法发出工资的窘境。

一方面,手心手背都是肉,砍断骨头连着筋。譬如“近期连串的限制沽空禁令,令对冲基金遭受十年来最大的打击”。图~3显示到2008年8月,对冲基金的负收益率已经史无前例,再来三令五申严禁沽空,硬逼着改成貔貅祇进不出,等于干脆不让对冲了。然而,“目前对冲基金参与了美国逾三分之一的股票交易”。基金亏损歇业成群结队,不是给风声鹤唳的股市帮倒忙?

另一方面,就算不顾美元贬值加印钞票,有多少坏账,小布什总能学老布什大包大揽,子承父业然后呢?贝尔斯登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两房”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AIG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雷曼兄弟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美林、高盛、大摩、WaMu、美联、……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处理50~60万亿美元信贷违约掉期(CDS)造成的巨额烂账资产得卖,甚至连飞机、汽车、州政府都不断传来必需紧急救援的坏消息……。什么什么都得救,救下来的和救不下来的都得卖,要么美国人民(纳税人出钱),要么外国政府(外汇储备贬值),数不清的冤大头埋单之后,总得允许大家费力耗时运气,逐步消化(如果居然没有消化不良的)。

向来予人以稳健印象的德意志银行一元做50元买卖,持有主要为美国次按约值两万亿欧元,比“房利美”还多,为德国GDP八成强;英国巴克莱银行一元做60元生意,持有的问题债券总值l.3万亿镑,比英国GDP还多;比利时的Fortis银行,一元做33元生意,“相当保守”,唯其乎上的问题债券数额亦比GDP高!

2008年7月,美国企业破产5644家,  比去年同期增加近80%。九家地方性银行清盘。“企业重组大王、WL Ross&CO.主席罗斯预测,美国未来数月将有多达一千家银行倒闭 ”。话音未落,“美国最大储蓄及贷款机构Washington Mutual(WaMu)终于倒下”。第二天,摩根大通收购美联银行,……

与此同时,“金融海啸”虹吸各国一次次“银行间借贷瘫痪”,迫使各国中央银行一次次大规模注资。<俄遇+年来最严重金融危机>。“继爱尔兰和爱沙尼亚等国后”,新西兰“正式宣布陷入逾十年来第一次衰退。”意大利、德国、法国岌岌可危。<冰岛多招力阻国家破产>。<英业界拟促政府效美救市>。欧盟“连环抢救四银行,  三间国有化”。日本政府警告“日本有迈向衰退之虞。”香港百姓雷曼迷你损失惨重,上街游行吶喊,金融业开始裁员。……2001年才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Joseph Stiglitz一口咬定,“鲍尔森计划是另一个骗局”。因为“不需要多少天才就能看得出,美国金融体系——实际上是全球金融体系——陷入了危机。”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Jan Hatzius预计,过去一年全球各金融机构已冲销了价值4080亿美元的资产,同时筹集了3670亿美元资本,但似乎还未足够。每次金融公司和投资者暗示他们已冲销了足够资产并筹集了充足新资本的时候,新一轮抛售潮就会再次引发重新估值,把危机推向一个新阶段。

南怀瑾说“中国命好”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世界工厂”一枝独秀。笔者担心中国金融危机,写<投机赌博新经济的挑战>。南怀瑾关注文章的逻辑分析,但是说“中国命好”。2005年《史无前例的挑战》出版,担心香港政府换届、阿扁狗急跳墙、共产党十七大、中国金融危机,都赶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共振”。局部问题尚能单项处理,唯独金融,逻辑上绕不过去,牵一发而动全身。高盛总裁“中国通”转任财政部长,鲍尔森矢言人民币短期升值加弹性、中期市场调节。2005年以降,人民币被迫升值,外汇储备激增,梁晓写<升值的压力来自不断升值>。 2007年5月《投机赌博新经济》出版,文章中“等待中国的金融危机”一节展开<迫近中国的金融危机>一章。南怀瑾还是说“中国命好”。到2008年春节,出口增速减缓,押宝人民币持续升值的“热钱”蜂拥而入,股市楼市骤然火爆,入市就赚钱,买房就升值,结汇发行人民币通货膨胀,“改革结汇方式”提上议事日程,眼看亦步亦趋日本覆辙……。老人家始终高度关注,继续坚定不移“中国命好”。

一个在文化、政治和经济上与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松散的西欧联盟,不会对美国的安全构成威胁,但是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和自我伸张的中国可能构成这种威胁。在必要时进行战争以阻止中国在东亚的霸权,是否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这可能是2l世纪初美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唯一最严峻的安全问题。”

美元霸权笼罩全球,中国是尚未被金融危机洗劫过的最后一块处女地。杞人忧天中国金融危机,做梦也没想到,美国自己抢先越位丢人现眼了!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压力顿失,反而“近日华尔街流行‘太中国化不能倒闭’(too Chinese to fail)……。”冷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共产主义理想破灭,美国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间天堂。全球经济一体化也好,普世价值也好,具体到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只有美国一个最好的榜样。当然可以肯定,<华尔街走向新生而非末日>。不敢肯定的是,无论这次如何走出困境,美国及其各色帮腔人等,应当不好意思更强硬要求发展中国家、尤其咱们中国,必须和“海啸”的国际惯例接轨了?

对此,香港《信报》发表<社评>:

单从救市的资金来看,就可以知道金融市场问题何等严重,经此一役,不少人对美式投资银行的营运方式、对金融工具的监管,以至发展中国家是否仍然应该遵从美国呼吁的开放金融市场原则,相信都会提出各种质疑,金融业无可避免会来一次彻底改革!

对此,《信报》路透社专栏指出:

十年前,美国联邦储备局当时的主席格林斯潘断言,亚洲将意识到“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所实行市场资本主义是更优越的模式。”亚洲决策者从未把这当一回事,现在则更会感到,华尔街投资银行垮台及美国政府七千亿美元援救计划,支持了他们对这种随心所欲的资本主义的怀疑。

对此,2008年9月23日联合国大会发言: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辞时表示,目前金融危机祸及全球,影响扶贫成效,各国领袖必须重新理解营商操守及企业管治,采取新的方法,联手解决问题,不能“毫无批判便相信市场的魔法”。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形容目前“疯狂”的金融制度是危机主因,希望能够惩罚“危害人民存款”的人,呼吁各国领袖在11月召开峰会,商讨如何合作重建“受规管的资本主义体制”,使金融活动不能单凭市场营运者主宰,让银行固守正业,为经济发展融资,而不是参与投机。

    说一千道一万,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转投新兴市场”。“债券投资比例则由过去25年占基金投资逾四分之三,锐减至目前的四分之一。”马来西亚的林吉特决然拒绝再跟美元挂钩。各国资本市场严禁沽空。英国首相宣布制定限制沽空的“永久性措施”。美国金融市场扑杀衍生工具。……领导时代潮流的美国政府带头,全面采取计划经济行政手段,重拳连击,蛮横抑商,大张旗鼓国有化,大张旗鼓“去杠杆化”,大张旗鼓限制买卖,大张旗鼓调查犯罪,大张旗鼓卖台湾诸多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蒸蒸日上的金融创新残花败柳,欣欣向荣的货币经济惨绿愁红。未平仓的CDS合约总量过去七年增长100倍,2008年上半年减少12%。全球衍生工具市场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跌幅。买空卖空又成了投机倒把,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对冲基金的黄金岁月已过,行业将要面对艰苦时刻。”华尔街大幅度裁员,加大幅度减薪。……无可奈何花落去。总统的救市方案居然遭本党议员否决。打不完的伊拉克战争加百年一遇“金融海啸”,内外交困,11月大选简直没有悬念了。

    回顾总结30年改革开放之际,胡锦涛向全党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有现在进行时的“海啸”惊涛拍岸,转变的方向应当明确,转变的速度应当加快,亟需大智大勇,下定决心。经济不是赌博,有规律可循。在人民币升值20%的基础上,美欧经济萎缩,直接负面影响贸易顺差依赖美欧市场的中国GDP 。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极限。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充分兑现。 30年河东30年河西。经过30年改革开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启动内需,共同富裕:自力更生——如西部资源大开发,执政为民——如包括“常住流动人口”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如农村、中小企业合作金融,继续与国际惯例接轨一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煤矿安全、贫困最低标准、城乡户籍管理体制等等……

引用及参考书目:

巴顿·比格斯:《对冲基金风云录》,中信出版社2007。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1。

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全球化陷阱——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查尔斯·盖斯特:《百年华尔街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DavldBoylc:《金钱的运作》,新星出版社2005。

弗朗索瓦·沙奈:《资本全球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格林斯潘:《我们的新世界》,(台湾)大块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韩文高主编:《世纪末金融风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拉斐·巴特拉:《格林斯潘的骗局》,(马来西亚)经济新潮社2005。

拉里·卡哈纳编:《格林斯潘语录》,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梁晓:《世界是平的吗?》,(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

罗伯·史雷特:《索罗斯旋风——有史以来最伟大金融家的生平与投资秘诀》,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

罗伯特·布伦纳:《繁荣与泡沫——全球视角中的美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罗格·洛温斯坦:《赌金者——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升腾与陨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

梅新育:《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体系》,人民出版社2004。

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断》,商务印书馆2006。

墨顿·米勒:《墨顿·米勒论金融衍生工具》,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南怀瑾:《大学微言》,(台湾)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

乔尔·库尔茨曼:《金钱之死》,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7。

乔治·索罗斯: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翻译书名《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台湾)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

乔治·索罗斯:《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商务印书馆2001。

乔治·索罗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岌岌可危的开放社会》,(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9。

王小强:《摸着石头过河的困惑》,(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

王小强:《投机赌博新经济》,(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

王小强:《史无前例的挑战——读美国近来战略研究》,(香港)大风出版杜2005。

吴伟光:《来自美国的报告与反思》,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亚洲开发银行编:《东亚货币与金融一体化——发展前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粤海金融控股研究部:《香港联系汇率保卫战》,(香港)青文书屋1999。

赵庆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及国际化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www.oliviahoang.com/wzzx/xxhq/qq/2013-05-02/12839.html